時間:2023-03-08 14:56:5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課堂禮儀教案,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實訓課教學過程
課 題
色彩的搭配技巧
授課時間
4節(jié)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有彩色的基本色
2、基本色相:紅、橙、黃、
綠、藍、紫。
重點難點
同類色搭配(45度)
臨近色搭配(90度)
對比色搭配(135度)
互補色搭配(180度)
設計意圖
掌握色彩的對比性,學會色彩搭配。
實物、模型、課件
ppt課件
教學環(huán)節(jié)
實訓課教學活動
備注
引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新課
色彩的純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表示顏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比例越大則色彩越純,比例越低則色彩的純度就越低。
展示加工工件、模型;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加工工件場景、流程等
教師講
操作要點
教師做
操作示范
同種色搭配從12環(huán)中兩個比較接近的顏色相配。如藍色-綠色、橙色-紅色、藍色-紫色。鄰近色搭配,所謂臨近色系指色環(huán)大約在90度以內(nèi)的鄰近色。對比色搭配,指在24色相環(huán)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間的兩種顏色
講解加工工件所需知識與技能,示范操作加工工件動作、流程
學生學
操作要點
學生做
技能訓練
色彩的搭配是美術工作者必備的基本色彩技能,同學們要多把不同的色彩進行對比,進行分析,找出色彩搭配的規(guī)律,才能把色彩課學好。
學習加工工件的知識與技能,合作或獨立操作加工工件,教師指導學生安全操作,糾正不規(guī)范動作?;又行纬苫盍?a href="http://www.tpyqcpj.com/haowen/28261.html" target="_blank">課堂
展、點
作品展示
教師點撥
讓同學們展示各自的色彩搭配效果圖。一般來說全身色彩以三種顏色為宜,不宜過多。
展示學生加工工件;教師點撥工件優(yōu)缺點,以及與標準工件的差距。互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評
教學評價
幸福提升
看看哪個同學配色好,并能講出對比的原理。讓同學自己找出來,或同學們幫他找出來,老師做最后總結(jié)。使他們感受到色彩的魅力。
elective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 Grade level:
Mixed with sixth and seventh grade
*My own elective class.
What challenging situation I met is: Let me tell a story.
I have three periods of lessons every day and an elective class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very other day. What makes me feel tired is that the school schedule which makes me give the 3 or 4 lessons continuously, I mean non-any-break, even one minut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we have been used to for many years. You know biological clock works! So every day I feel tired especially when I start my 4th class, unfortunately it is the one-hour long elective course with mixed 6th and 7th grade students.
The three regular classes are quite good though there are some small questions but I’ve controlled well, I believe so.
But the elective class was not. After the first day’s excitement and politeness, the kids became less patient, and they didn’t understand their dear teacher was very tired after the three very non-break lessons, and a few boys became trouble makers.
Take one boy as example: he was a typical question maker. When I introducing something about the lesson, he raised his hand, began his first question. I stopped talking to answer his first question happily though this was not close related to the topic we were covering but it was about Chinese culture or China. We always encourage students to find questions. It was good, I believe so. After answering the first question, I went on my former introduction. The guy gave another question to me to answer before I finished the same sentence! I patiently answered the second question, forgetting my tiredness. It was OK. Then I went on my former topic. Even before I finished the very same sentence, a third question was put on in front of me by the same guy, still about Chinese culture or at least what ever about China but obviously not related the topic I was covering! But I still answered the third question patiently! Then I went on teaching.
This kind of questions happened very often, Oh, too much! You can’t imagine how I felt myself stupid when I was so busy answering this kind of questions, which certainly interrupted my planned process and I suddenly found the guy was enjoying watching me being in a flurry. I was weary and exhausted but the guy himself smiled leisurely and some other kids seemed to be dissatisfied while some others smiled even laughed. At that time I began to realized that actually he didn’t really want to ask these questions, maybe he just enjoyed watching me being so busy and even being upset!
I talked about the situation with my host family. Both the host and hostess are teachers. They said that once happened in their classes too and suggested that: “Next time the kid plays the same trick, you just give him a piece of paper and tell him ‘Please write down your questions. Maybe we will cover this topic later in class. If not, give me the paper after class, I’m very glad to talk about them after class.’”
I did as their suggestion. Guess what? The guy wrote nothing on the paper! And obviously other kids were in better order and still involved in class. It works! And the class went on smoothly!
〖中文附錄〗
筆者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委派,于2006年8月赴美國進行教育國際交流,在麻薩諸塞州布羅克頓市的Gilmore Academy中學教授中國語言和文化,為期一年。
與在中國的情況相似,在美國做教師也是不容易的,作為一名交流教師則更不易。別的不提,單是課堂教學紀律的掌控,就是個難題。往往令初來乍到的中國教師無所適從,無論在中國你是從教多年的經(jīng)驗豐富,成績卓著的名師,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才俊,在美國都是一樣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難就難在國情、文化的不同。
以課堂紀律為例。要嚴格的話,可不能用中國式的方法。松的話,學生會爬到你頭上,這樣的課是沒法上下去的。筆者遇到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問題是不少的。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教學形勢越來越好。這期間也得到了美國同行的不少幫助。以下就是一個例子:(英文教學案例的中文譯文)
學 科:選修課,“中國語言與文化”。
年 級:6、7年級混合
筆者自己的選修課
遇到什么樣的情況呢?請讓我講個故事吧。
我每天有三節(jié)課加上每隔一天上一節(jié)“中國語言和文化”課。讓我疲憊不堪的是學校的課時安排。我每天得連續(xù)不停地三節(jié)課甚至4節(jié)課連上。我的意思是,一點兒休息時間,哪怕一分鐘也沒有。(其實,美國教師的課時也很多,甚至比我們更多,但他們似乎體力精力比我們中國教師更好。)這一點與我們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非常的不同。大家都知道生物鐘可是起作用的!因此每天都挺累的,尤其是每當開始第四課的時候。雪上加霜的是,第四課可是長達一小時的選修課,來上課的是6、7年級的學生!
三節(jié)必修課(6年級的中文課)相當?shù)貌诲e,雖然課上有些小問題,但我相信自己已經(jīng)處理掌控得很得體了。
本文以英文寫于紐約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總部,作為全美中國交換教師交流和培訓的材料,現(xiàn)附上中文譯文和感悟。
但是選修課情況完全不同。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新鮮和興奮,以及禮貌之后。孩子們開始變得沒有耐心(別指望美國學生像中國學生那樣耐心)。他們當然不會理解他們親愛的的中文老師在經(jīng)歷了一分鐘不停地連續(xù)上三節(jié)大量消耗能量的外語課后是多么的疲憊。其中有幾個學生成了“麻煩制造者”(搗蛋鬼)。
其中有一個七年級的男生,他是個典型的“問題制造者”(對“麻煩制造者”的委婉的稱謂)。當我開始介紹有關本課的內(nèi)容(中國文化――中國的節(jié)日)時,他舉手了(還算有禮貌),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問題,“在中國騎自行車的人多嗎?”我停下來,微笑著回答他的問題,“是的,很多,每個家庭都有好幾輛自行車。”雖然這個問題沒有緊扣今天學習的主題――節(jié)日,但好歹也與中國或中國文化有點關系。我們總是鼓勵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我相信這好的。在我回答完第一個問題后,我開始繼續(xù)剛才的話題――中國節(jié)日,還沒等我把一句話講完,這個家伙又給我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中國人穿的衣服都和你的一樣嗎?”我耐心地回答了第二個問題,此時已忘了自己的疲勞。這沒什么,然后我又繼續(xù)回到我剛才的話題――節(jié)日。甚至在我講完同一句話之前,第三個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可以吃到中餐嗎?”提問者竟是同一個家伙!仍然是與中國文化有一點關系,至少與中國沾了一點兒邊,但顯然不是今天老師教授的、與學生探討的話題。但是,我還是耐心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吃中餐是個不錯的主意,我們會有機會的,只要斯黛克萊女士(校長)同意。”然后,我繼續(xù)上課。
類似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得很頻繁,你無法想象。當我忙亂于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時而不可避免地擾亂了我預設好的教學進程。而后我忽然意識到,這個提問的家伙正在得意地欣賞著我的手忙腳亂呢!我都要累壞了,而那個家伙卻在悠閑地微笑著,至于其他學生,有的似乎不太滿意,而有的則會心的相視而笑,甚至大笑起來!就在那一刻,我開始認識到他實際上并不是真的要問問題,也許他就是喜歡看我忙亂、甚至生氣!
我與我的美國住家(住家相當于房東,但比房東關系更密切)談起了這種尷尬的課堂情景。住家夫婦都是當?shù)氐慕處?他們說這種情況也曾在他們自己的課堂上發(fā)生過。他們建議道:“下次那個學生再玩同樣的把戲時,你就給他一張紙片,同時告訴他,‘請把你的問題寫在紙上,也許我們馬上要涉及到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提到,請在課后把紙條給我,我將很樂意在課后與你交流這些問題?!?/p>
我按照這個建議做了,猜猜如何?這個家伙在紙上什么也沒寫!另外,很顯然地,其他學生的秩序也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注意力都投入到教學中來了。這簡單的方法還真有效!課堂教學從此順暢起來了!
〖后 記〗
一年下來,筆者的竭盡全力漢語教學工作給該市帶去的不只是一門新開的學科的成功嘗試,更多的是中國老師給這個城市帶去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當?shù)卣?、媒體和老百姓給予了關注、贊譽和表彰。
漢語教學和中國老師的生活與活動增進了當?shù)孛绹藢Ξ敶袊?、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的了解。從剛到美國的找不到接待家庭到現(xiàn)在的多個候選接待家庭的參與競爭,從有所顧慮到欣然接納,顯然,當?shù)孛绹用駥χ袊涣鹘處煹牧私馀c接納程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筆者的漢語教學工作和社會活動展現(xiàn)出了當代中國人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當?shù)孛襟w的高度重視和贊譽。為此,筆者四次上了美國當?shù)孛襟w的報道:一是網(wǎng)絡介紹(2006年9月),二是報紙采訪(2006年9月),三是電視訪談(2007年3月),四是廣播對話(2007年4月)。其別是06年9月16日的報紙報道刊出后,我似乎有點兒成名人的感覺了。而07年3月22日的電視訪談節(jié)目在當?shù)夭コ龊?因反響好,又在當?shù)刂夭?使得我們在該市家喻戶曉了。
辛勤與出色的工作,使得當?shù)貙W校對開設中文課的興趣倍增。以筆者任教的Gilmore為例,該校決定于07年起,在06年引進兩位中國交流教師的基礎上,再增聘一位美籍華人擔任全職的中文教師。使得外語教師中中文教師的人數(shù)達到3位,超過了西班牙語和拉丁文。當?shù)氐母咧泻推渌踔袑W校也決定在08年開設中文課。
行之有效的漢語教學和辛勤努力獲得了美國學??隙ê彤?shù)氐慕逃姓芾聿块T的表彰。為此,該市教育局于07年3月在教育局舉辦表彰午餐會,教育局長帶領全體中層處室的主任陪座,贊譽有加,并贈送禮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市市政府于07年4月召開表彰會,給我們對該市教育長達一年的貢獻給予表彰,并頒發(fā)了《教育貢獻榮譽證書》。筆者的房東夫婦倆也都是本市教師。他們把筆者作為他們的驕傲,并說“這份證書是許多美國老師一輩子也爭取不到的榮譽,被你得到了!”
關鍵詞:案例教學;質(zhì)疑;課堂藝術
職業(yè)教育是一種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yǎng)應用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心理學表明,在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各種要素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占據(jù)核心地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發(fā)散性思維就必須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陳規(guī),給學生提供展示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質(zhì)疑,對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都會起到重要作用。蘇軾曾說:“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就是啟發(fā)我們分析問題不要僵化機械??墒?,在當下的中職專業(yè)課堂上,學生的質(zhì)疑激情和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呈現(xiàn)遞減狀態(tài),很多學生鮮有問題提出,甚至不會質(zhì)疑。
一、在專業(yè)課的案例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維,大膽質(zhì)疑,敢于向傳統(tǒng)觀點挑戰(zhàn)
案例教學法就是將特定的情境帶入教學中,讓學生分析案例并在群體中參與討論,使學生主動進入特定的情境和實踐過程,建立起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分析和討論中建立解決問題的方案,本質(zhì)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教師傳授知識的角色。而所謂質(zhì)疑,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讓人疑惑的問題,并產(chǎn)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情緒的心理狀態(tài)并由此形成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富有創(chuàng)見的思維,它不拘泥于共同的認識取向。皮亞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儲備記憶,是在于創(chuàng)造智力的探索,而不是博學。學生通過案例教學有助于串聯(lián)所學的知識點,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積累、思維習慣、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會不同,因此質(zhì)疑可以讓學生相互啟迪,集思廣益,達到思維的互補。
然而,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由于多年來受傳統(tǒng)教學過程和思維定勢的影響,拘泥于單一的思維途徑和既定的知識理解,傳統(tǒng)的案例教學仍以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為主,盡管有些教師講解案例可以十分生動,但是案例本身的特點不能充分地展現(xiàn),所以教學效果也不盡理想。教師往往就會把那些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因此,要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大膽質(zhì)疑,敢于向傳統(tǒng)觀點挑戰(zhàn)。不唯上不唯書,大膽質(zhì)疑,見仁見智,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我們老師就應該給予肯定,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大有好處。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在案例教學中采用“質(zhì)疑”的顯著特點就是: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是促進者、組織者和資源提供者,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的學習,教學過程是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為主,師生之間雙向互動交流。案例教學不同于舉例說明,案例教學更注重“四個自由”:自由設疑開放,自由思維開放,自由討論開放,自由選擇開放。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互動、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坝跓o疑處有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qū)嶒灥募寄芏?,而提出一個問題以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
二、案例教學中使用質(zhì)疑的課堂藝術原則
“教者有心才能學者得益。”通過專業(yè)教學的課堂實踐使我們充分體會到,如果采取換一種思維,就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收獲。目前有些教師在課堂中仍采用原有習慣性思維和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問―學生答”。這是因為在教師的主觀意識上沒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以及正確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簡單地認為學生在課堂上不需要“質(zhì)疑”,只需要知道這是什么知識點即可,或是單純地認為知識的傳導就必須依靠教師的傳授,或流于形式地讓學生問幾個問題走過場而已。也有老師害怕在課堂上被學生問住,怕丟了面子,因而不鼓勵學生質(zhì)疑,只管自己在課堂上“一言堂”的教學。久而久之,學生不敢說也不愿對有疑問的地方提出質(zhì)疑,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也就受到了限制。
作為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學會自我突破,不斷學習進取各種新知識。我們都知道在課堂上“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往往就應該準備一桶水,甚至是一江水,且是一江源源不斷的活水”。同時,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師生平等的觀點,在課堂上真正體現(xiàn)教學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是輔助者;課下努力熟悉教材、掌握教學大綱,要做到經(jīng)常到網(wǎng)上或圖書館查閱最新資料,練就駕馭教材、拓展知識點的本領,這樣才能真正駕馭整個課堂的教學。而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也要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虛心態(tài)度,自己一時不懂的問題,可以與學生共同研究探討。另外,為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應在課堂中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質(zhì)疑,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1)教師在對于學生質(zhì)疑問題的成功之處應給予及時肯定,并鼓勵其他同學效仿,做好充分的引導角色。當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質(zhì)疑得頭頭是道,可能會偏離討論的中心,則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將重點突出呈現(xiàn),有效幫助學生按照合理的思路展開分析。
(2)絕對禁止對學生提出的質(zhì)疑給出批評意見,因為批評會抑制學生質(zhì)疑的積極性,挫傷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影響學生自由暢想。
(3)鼓勵學生之間質(zhì)疑后提出各種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鼓勵學生思想交流,學生的質(zhì)疑越多越新奇,所討論的問題就會越深刻,出現(xiàn)有價值設想的可能性就越大。
(4)在“質(zhì)疑―解疑”的過程中教師不要輕易進行是非判斷,教師的觀點不能強加給學生,要提供充分的機會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成果的機會,要做好一個“聆聽者”的角色。
(5)教學評價中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使學生的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三者真正地結(jié)合,也使評價體系更為合理、公平和具有科學性。
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層次、有遞進,適用不同的基礎和水平的學生。第一層:通過分析案例理解課程知識要點;第二層:借助已知案例和所學知識,拓展性地分析實際生活問題,列舉新的案例;第三層:在學習已知案例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實際問題的解決思路和設計可行的方法。
三、質(zhì)疑在案例教學法中的應用
下面我以“電子商務基礎”中的“電子支付手段――信用卡”教學為例,談談質(zhì)疑的應用。
(1)明確目標,選準案例。在案例教學中運用質(zhì)疑的方法,必須確定一個鮮明的主題,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質(zhì)疑,產(chǎn)生解決方案,但不要限制可能解決方案的范圍,這樣才能達到所需要的教學目的。
(2)準備階段。我會運用一次不成功的網(wǎng)上購物,讓學生質(zhì)疑提出“老師為什么沒能完成網(wǎng)上支付”等問題,以問題帶動新知識的教學,并讓學生回顧比較以往講解過的網(wǎng)上支付方式和線下支付方式的不同點。這樣學生就能參與討論,活躍思維,積極發(fā)言,有助于學生對案例的獲取和分析,為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獲得更多的專業(yè)信息提供幫助。
(3)啟發(fā)質(zhì)疑―討論釋疑―解決問題。質(zhì)疑①:現(xiàn)金――假幣太多;支票――使用太少;銀行卡――使用范圍廣,安全性強(學生歸納)。質(zhì)疑②:銀行卡的種類:儲值卡――非銀行金融機構發(fā)行;借記卡――不能透支必須先存錢后支付;信用卡――可以信用透支,在網(wǎng)絡銀行的使用中最合適,可安全風險也大。對使用方便,可存在風險的信用卡的有關討論有助于學生充分地參與案例的分析,對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水平有積極影響,也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4)匯總?cè)?yōu),總結(jié)評價。學生質(zhì)疑并討論后,我就會綜合學生的方案與學生分析、取優(yōu),。雖然,有些質(zhì)疑后討論的方案可能會比較荒謬,不符合常情,但對于學生大膽質(zhì)疑應該給予積極鼓勵,并和學生一同大膽設想未來幾年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這一過程能幫助學生將他們零散的、不符合邏輯的思想火花,匯集成完整的、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從而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yè)有了更多的興趣和職業(yè)期待。
四、今后教學中難點問題
古人云:“學貴質(zhì)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笨梢姡瑺I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心扉,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有些學生不愿深入思考或羞于同學的譏笑而不愿提出問題,或有些學生怕問錯問題等現(xiàn)象,作為老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融洽的學習氛圍,要保護學生質(zhì)疑的欲望,讓學生樹立自信,鼓勵學生多提問,不要怕問錯問題。讓學生知道不管提出的問題是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價值的,還是稚嫩的,只要動了腦筋,那就應積極鼓勵。
如今知識變化快、時代性強,因此案例的科學性就很難界定,一個企業(yè)的案例今天在課堂上使用,明天就有可能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而被否定;一個企業(yè)的經(jīng)營模式今天還不被看好,可明天就有可能成為人們爭相模仿的對象;有些品牌今天還聲名遠播,過兩天卻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因此教師在收集這類案例時一定要反復推敲,細致甄選,找到有真正代表性的、能反映課程知識點的案例材料就是教學以外的重點之重了。當然,如何收集、篩選、合理組織并不斷更新案例素材,這將是今后任重道遠的長期工作。結(jié)合不同課程、不同教學大綱、不同班級學生特點,有計劃地在合適的章節(jié)開展合理的案例教學并讓學生有意識地大膽提出質(zhì)疑是今后要不斷探索的問題。讓學生以“能問”“善問”為榮,從而在和諧氣氛中樂于質(zhì)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苯處煴仨殬淞⒁詫W生為本位的觀念,給予學生問的權力,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教給學生質(zhì)疑方法,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相信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門必定能打開,學貴有疑,勇于質(zhì)疑,善于釋疑。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5(1).
[2]何克抗.對國內(nèi)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9).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地理課堂;教學案例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現(xiàn)代地理教師的思想在不斷地提升,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能力也在提升。將探究式教學的方式引入現(xiàn)代地理課堂,將對傳統(tǒng)地理教學產(chǎn)生沖擊,進而帶來地理課堂教學的一次變革。
一、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探究式教學是以探究作為基本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具備探討和研究的過程。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一個知識點的提出,學生可以提出質(zhì)疑,同時更多的學生參與對質(zhì)疑解答中,使中學地理課堂具備研究性。
1.研究性
探究式學習的本質(zhì)是研究,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提出問題,隨后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找出所學習內(nèi)容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
2.實踐性
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性主要是強調(diào)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通過教學過程,無論是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還是知識的掌握都將得以提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探究、提升。
3.開放性
探究式學習的開放性是指課堂教學和課后研究,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活力而又不失寬松環(huán)境的課堂,營造了一個可以群體交流的活動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的步驟
在地理教學之前,學生腦中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概念,但是這些具備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正確的,有一些概念是明顯有問題的,這就需要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改變。探究式教學,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學生獲取新概念,改變錯誤的舊概念。
要使學生能夠接受新概念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通過對高中學生對地理概念的調(diào)查、了解、統(tǒng)計,逐漸整理出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概念,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思考和學習,幫助學生逐漸獲取科學概念。
1.揭示學生的前概念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地對知識進行積累,在認識過程中產(chǎn)生了自己的觀點,教師一般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學生的掌握概念的情況,例如,問卷調(diào)查、座談或者概念圖方式,為以后的探究式教學打下基礎。
2.誘發(fā)概念矛盾
誘發(fā)概念矛盾是讓學生對其原有認知結(jié)構和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之間無法包容的矛盾。學生在學習新概念的時候,一定有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作為基礎,學生往往都是通過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來接受新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是會產(chǎn)生矛盾的,一旦產(chǎn)生矛盾,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適當時機引入科學概念,產(chǎn)生替代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就是概念發(fā)展、概念更替的過程。當前一個概念無法解釋現(xiàn)有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接納新的概念,糾正以往的認識。
三、教學實例
以高中地理必修2《以種植業(yè)為主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第一課時)為例進行研究。
1.教材分析:這一節(jié)中包含著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和商品谷物農(nóng)業(yè)兩大類型。對兩種農(nóng)業(yè)類型的比較是這一節(jié)的重點。
2.學情分析:從學生角度來說,因為城市學生很少對農(nóng)業(yè)有所接觸,對農(nóng)時、農(nóng)事、農(nóng)業(yè)等概念非常模糊。一般學生出現(xiàn)的前概念包括:(1)過分強調(diào)區(qū)域概念,南稻北麥,很多學生認為北方就沒有水稻。(2)農(nóng)時不清。(3)很少接觸農(nóng)業(yè)。(4)地域不清,不清楚降水和氣溫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3.操作過程
師:同學們,農(nóng)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我國在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主要是因為我國日益增長的人口。我國糧食作物的產(chǎn)量逐年升高,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么?
生:小麥和水稻。
師:我們初中地理都學過,小麥和水稻的種植區(qū)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什么原因?
生:秦嶺―淮河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同時也是1月份0℃等溫線。
師:因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氣溫、降水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一種重要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
資料1:水稻需要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生長?
水稻習性介紹:屬于喜溫喜濕作物,生長期長,苗期生長要求10~12℃以上,開花授粉要求18~20℃以上的溫度,同時,還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給。
資料2: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分布區(qū)與人口密度的關系。
從分布的地區(qū)而言,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的分布地區(qū)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區(qū)。這里人口數(shù)量較大,對稻米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總結(jié):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的有利區(qū)位條件:
生:有利區(qū)位條件:(1)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宜水稻生長;(2)地勢低平,適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4)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
教師總結(jié):由此可以看出,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的區(qū)域分布來說首先處于地勢平坦地區(qū),需要良好的氣溫和降水條件,同時人口較為稠密,可以為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資料3:南方氣象災害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010年的南方水災報道:從6月13日的強降雨至今,南方大部地區(qū)頻繁遭受強降雨侵襲。當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南方早稻陸續(xù)齊穗灌漿,中稻開始分蘗,雙季晚稻正在育秧,而近期強降雨過程持續(xù)時間長、累計雨量大、雨區(qū)集中在長江流域,這一地區(qū)是我國的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區(qū),連續(xù)的強降雨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重創(chuàng)。
師:季風水田農(nóng)業(yè)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生:特點:(1)小農(nóng)經(jīng)營;(2)單產(chǎn)高,商品率低;(3)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接觸,發(fā)現(xiàn)與以往學習地理內(nèi)容有著很大的不同,并不是通過簡單的記憶就可以獲得答案,而是通過不斷地探究、思考、提問等方式來獲取結(jié)果,在獲取結(jié)果的同時也對以往的概念進行重新的整理,獲得正確的信息。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究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已經(jīng)逐漸走進課堂,改變學生慣有的學習方法,通過探究式教學,使得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的主動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午休時間,我在觀看CCTV13新聞1+1系列節(jié)目:失依兒童,涼山需要溫暖。這是關于四川大涼山貧困地區(qū)失依兒童的紀錄片,是我一直以來所關注的節(jié)目,想在適當?shù)臅r候把它用做教育教學的素材。我所任教的高一建筑班與機電班,男生比例大,英語基礎弱。許多學生上課玩手機、聽MP4、睡覺,他們學習被動、茫然,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嚴重影響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突然我靈機一動,第二天我們將要學習定語從句,我打開已備好的教案,立刻進行修改。
教學片段: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have fun watching stories. Wu xx,do you like stories ?
S1: Yes,of course.(這是我們建筑班號稱“睡神”的學生,他立刻興高采烈地回答了問題)
T: Good. Xiao x is a boy who likes stories.(我用此句作來引出目標語法,定語從句,然后引導學生譯成中文) And, Chen xx,do you like stories?
S2: Yes. (這是我班少有的幾名不自信女生中的一位)
T: Very good. Miss Chen is a girl who likes stories. Do you all like stories?
SS: Yes.
T: So you are the students who like stories.(我把此句板書在黑板)Now, let’s watch the stories on CCTV13.
我開始播放CCTV13新聞1+1系列節(jié)目:失依兒童,涼山需要溫暖。慢慢地,教室里開始鴉雀無聲,學生全神貫注地觀看故事,就連往日里常開小差、愛睡覺的孩子也不例外。播完其中的一小片段,我把它暫停并就片中內(nèi)容提出了兩個簡單的問題。
T: Look at these children. Are they poor?
SS: Yes.(沒等到我個別提問,全班齊答)
T: Where do they live? Zhang xx,can you tell me?
S3: They live in Daliang.(這是我班對英語沒有興趣的學生之一)
T: Great. You are so careful. They live in Daliang Mountain, and people there are very poor, right?
SS:Yes.
T: You are quite right. They live in Daliang which is a very poor place in Sichuan.(我把該句板書于黑板,把定語從句部分用彩筆畫線,把關系詞標上著重號)Daliang is a poor place in Sichuan province where many children can’t go to school. Those children have to make a living by themselves. You are the lucky children that can get education. Let’s see more about the children in Daliang.
新聞故事在繼續(xù),許多孩子一邊看著視頻,一邊小聲議論著。那些調(diào)皮鬼們也在專注地觀看視頻,顯然,他們被故事里的真實場景震撼了。這時,我拋出了問題:
T: Are they lucky like you?
SS: No.(全班再次齊答)
T: Why aren’t they lucky like you?( 問題拋出后,同學們非常積極地討論,很快,便有了答案)
S4: They are not lucky because they are poor.
T: You are right. Many of them do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go to school.
S5: They aren’t lucky because some of them don’t have parents.
T: Yes. There are quite a lot of children whose parents died of disease.
S6: They have to leave school. So I think they are unlucky.
T: In fact,they don’t really want to leave school.
S7: They have to help look after their small brothers and sisters.
T: Yes. They are unlucky children who have to leave school or have no chance to go to school. They have to make a living by themselves. But they also have dreams. What is their same dream?
S8: Go to school.
T: Their main dream is to go back to school. We are much luckier than them. We should help them. For them school is a place where they can live a happy life. I think you are the students who have dreams. I’m a teacher that also has dreams. What are my dreams, can you guess?
S9: Teach English well.
S10:All the students study hard.
S11:Stay young.
T: I’m so happy that you know me very well. My dream is to make you feel happy to learn English.
Now, let’s watch Hunan TV. (提到湖南衛(wèi)視,學生有點興奮了。我不是播放《快樂大本營》,而是選擇了《愛與希望》武藝現(xiàn)場感動放歌的片段,借此來教育同學們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去幫助他人、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Now,can you remember the girl whose name is Mahai Qubu? What is the best food that she has eaten?
S12: Rice.
T: Quite right. The best food that she has eaten is rice. For us it is unbelievable. Let’s see Asu Zhitie. Who is the person that he misses the most?
S13: His mother.(這是我班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孩。答題時,我看到了她臉頰旁的兩行眼淚)
T:What an unlucky boy! The person who he misses the most is his mother. These children live a hard life,but they are stronger than we think. And they also have dreams. They want to go back to school and go to college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lucky ones.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
借助故事導出的例句,我給同學們講解定語從句的概念、結(jié)構與部分規(guī)則。大家聽得格外認真,最后的反饋練習的正確率也是出乎意料的高。一堂有效的語法課在不知不覺中結(jié)束了,也留給我很多的感悟。
教后反思:
一、注重導入,精選例句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睂τ谟⒄Z課堂教學來說,精彩別致的導入無疑會為課堂教學順利、有序地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上課開始的幾分鐘是學生思想最易集中的時候。課堂的起始語對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中,我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征,在導入定語從句時引用感人的故事,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一向被認為沉默的、枯燥的語法課立馬活了起來,為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展開作了充分的情感鋪墊。在舉例環(huán)節(jié),我繼續(xù)引用系列故事,從中挖掘、精選例句,延續(xù)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等方式完成任務、實現(xiàn)目標,感受成功。
二、開發(fā)教學資源,寓德于教
一、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俗話說: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這里所說的課堂教學目標其實就是教學大綱中要求完成的各項目標,它則是由教學內(nèi)容中的每項具體目標所組成。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學習的一開始就清楚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即每課的小目標與每單元的中目標以及最終要完成的總目標。當老師和學生的目標都確立后,老師要做的就是根據(jù)教學步驟中所提出的要求分析出學生在此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學習難點和重點,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實踐活動,還可以做到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的同步前進,使得教學過程更有的放矢,教學任務更能順利完成。
二、行之有效的課堂情境導入
大家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睙o論學任何東西,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調(diào)動起來,學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我們要根據(jù)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選取合理素材,精心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實現(xiàn)真正的師生平等互動,才能讓學生改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狀態(tài)。為此我們應該注意以下三方面:
1.選擇的教學情境能成為新知識生成的感性材料,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引起學生的情感思想為前提。
2.教學情境盡可能來自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教學反應。
3.教學情境盡量選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學生才愿意參與其中討論,才愿意多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才能有見解可發(fā)。
英語課堂上我們只要能讓學生開口說話,并且愿意開口說話,那么英語的課堂教學就會有明顯的效果。因此我們要極大限度地誘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對新鮮事務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多開口練習,給學生營造一種興致盎然、躍躍欲試的濃厚課堂學習氣氛是課堂教學情境導入的必要條件。
三、課堂限時訓練,增強日常實踐機會
/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雙課堂”教學案例;《電容器的電容》;綜合評析與質(zhì)疑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4)2(S)-0073-2
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不能很好的適應物理新課改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基于網(wǎng)絡的物理“雙課堂”教學應運而生。何謂基于網(wǎng)絡的物理“雙課堂”教學呢?就是將常態(tài)的現(xiàn)實課堂引入網(wǎng)絡虛擬課堂,二者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新型物理課堂教學。虛擬課堂是在“教育云”網(wǎng)絡教育平臺上進行的教學課堂。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3―1)第一章第八節(jié)《電容器的電容》為例,賞析物理“雙課堂”教學優(yōu)秀案例《電容器的電容》的特色,窺視物理“雙課堂”教學的新亮點,展示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
《電容器的電容》在網(wǎng)絡平臺的支撐下,采用網(wǎng)絡學案導學法,突破重點、化解難點(教學重點、難點:建立電容的概念,探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大小的因素)。出色完成了三維教學目標,達到了多媒體教學所不能及的,理想的教學效果。
1 特色賞析
(1)網(wǎng)絡平臺特有的共享功能。
①資源儲備功能。網(wǎng)絡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層次與水平分類選擇學習。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自主學習變?yōu)楝F(xiàn)實。
②交流功能。網(wǎng)絡平臺搭建了師生交流的便捷通道,學生不但提交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還能參閱評價別人的見解;教師及時瀏覽學生的回帖,批注學生提交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調(diào)整、修訂教學方案,實現(xiàn)教學的針對性;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合作得到無縫落實。
③統(tǒng)計功能。課上練習學生完成提交后,教師、學生利用平臺提供的統(tǒng)計功能,第一時間準確統(tǒng)計出掌握的情況(作業(yè)智能評定功能和課堂檢測反饋功能),減輕了教師的勞動量,為學生作業(yè)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的及時糾錯(生生互相糾錯、教師引導糾錯)贏得了必要的時間,保證問題不帶到課后,消除了學生的思想負擔與精神壓力。
(2)網(wǎng)絡學案的導學、助學作用。
在課前提前網(wǎng)絡學案,以便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課前預習。課前學案(電容器的構造、概念、充放電過程特點,電容定義式及單位,電容器的識別等)是比較簡單的學生在學習資源的輔助下通過自學能夠獨立基本弄懂的知識,主要落實自主學習。課間學案是根據(jù)學生課前提交學習任務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充放電過程的認識等)以及課堂教學重點(理解電容定義式和探究平行板電容器決定式),通過教師點撥、引導、組織學生學習,主要落實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課外學案通過三個微格課例鞏固拓展重難點知識,一個思考討論題滿足了學有余力的學生:同時提供了師生間的再次教學溝通的機會: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不很到位的地方并進行補救,讓課外輔導有了較強的針對性,同時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了準備;主要落實獨立學習。
(3)虛擬和真實巧妙結(jié)合。
①電容器放電過程,先虛擬后真實。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操作完成“電容器充放電過程的動畫模擬”并解釋,瞬間不可觀察的過程用動畫模擬再現(xiàn)出來,學生一目了然:接著教師用真實的演示實驗驗證。虛擬的動畫模擬實驗輔助了對疑難問題的突破,不但體現(xiàn)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觀察、思考、表達能力。
②靜電實驗,先演示后虛擬。教師先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得出實驗的探究方法――變量控制法,接著播放事先錄制好的“探究平行板電容器的實驗錄像視頻”再現(xiàn)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完成實驗推導;再讓學生操作學習資源中心的“研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因素動畫模擬”,彌補演示實驗(真實實驗難現(xiàn))的不足,同樣達到實驗目的,巧妙突破難點。
(4)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節(jié)課以生為本,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充分采用了“721”信息化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自主學習70%、合作學習20%、教師引領學習10%),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網(wǎng)絡平臺使先進的教育理念得到真正落實。網(wǎng)絡學案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平臺資源(動畫、微格課例等)自學,輔助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學生突破課堂時空的限制,充分自主、合作、探究成為知識的主動接受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從根本上轉(zhuǎn)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培養(yǎng)得到提高。
(5)多種教學方式得到有效應用。電容器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難點,定量得出定值電容器的電荷量與兩極間電壓的定量關系有一定難度。演示實驗中增減干電池的節(jié)數(shù)給電容器充電,觀察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zhuǎn)的格數(shù),初步得到這個關系,實驗設計巧妙。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到初步結(jié)論,老師略加引申,順利得到電容的定義式。這樣處理,老師沒有強扭給學生難掌握的概念。
2 搓商質(zhì)疑
(1)搓商之點。對平行版電容器大小因素的探究,將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設計了兩套方案,以備條件變化(天氣選擇),有利有弊。利,通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在親自操作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實驗能力。弊,在無形之中增重了任務,增大了難度,課堂時間更加緊張??赡軙驎r間不足或外界因素(天氣因素等)的影響不能順利進展,造成不成功,帶來不必要的后果,影響繼續(xù)學習的進展。對此應該謹慎處理。建議這樣處理(不妨一試):可以讓有興趣的同學自愿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課前或課后(最好在課前)選擇適宜的天氣做(教師指導),研究性學習成果提供全班課上分享,輔助課堂教學;再用演示實驗加強。筆者身處農(nóng)村貧困地區(qū)。對類似問題曾經(jīng)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嘗試獲得了成功。
(2)物理“雙課堂”教學優(yōu)勢顯而易見,但同時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帶來新的問題。網(wǎng)絡學案限制了自主學習的路徑。網(wǎng)絡平臺現(xiàn)成的資源的確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了便利,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提出問題尋找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造成學生學習按預先設定路線模式行走的思維定勢。一旦脫離教師引導會獨立行走嗎?課前后網(wǎng)上學習得花一定時間,加重課外負擔。學生回帖上傳圖片要有一定的電腦操作技能、足夠的時間保證、還要有一定的外部條件保證(如:網(wǎng)絡、供電等),一旦斷電斷網(wǎng)怎么辦?學生過分依賴網(wǎng)絡,教師如何面對海量的回帖等等。只有正視不足。理性思考,才能不斷改進。物理“雙課堂”教學才能日趨完善,健康發(fā)展。
通過賞析這一典型課例,可以看出物理“雙課堂”教學這一物理課堂教學的新生事物與現(xiàn)行的多媒體教學的不同之處。亮點明顯、不足不可避免。優(yōu)點值得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和供暫時沒有條件實施的教師吸取可用之處;與優(yōu)勢相比,與之帶來的問題雖然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認也不可輕視,不足之處需要大家繼續(xù)實踐摸索、思考、改進中不斷完善。
這節(jié)課是執(zhí)教老師、教研組、項目專家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網(wǎng)絡課堂與現(xiàn)實課堂有機融合,展現(xiàn)了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最新理念,體現(xiàn)出物理學科“雙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辦法(理念和設計方法);值得物理教師體味網(wǎng)絡課堂與現(xiàn)實課堂碰撞出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和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以及盡量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玄妙之處。盡管如此,《電容器的電容》是值得觀摩收藏的物理“雙課堂”教學優(yōu)秀案例。
物理“雙課堂”教學是近年來脫穎而出的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是近期課堂教學研究的前沿與熱點,備受關注?!半p課堂”教學關系到物理教學改革的前景。不單是項目組與實驗校的事,更現(xiàn)實的是物理同仁的事。因此,物理教師不應做旁觀者,都應來關心、參與、呵護。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270-01 一、課例描述:
《水循環(huán)》一課的教學知識目標是:了解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主要環(huán)節(jié);理解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理解水循環(huán)的意義。
知識目標難度分析:“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主要環(huán)節(jié)”配以示意圖簡單易懂,目標容易達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需要借以生活實際和事例,學生可能因為缺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而難度加大;“水循環(huán)的意義”需要學生從宏觀的視角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原理去理解,難度較大。而教材用其慣用的陳述性的語言進行表述,雖然表達全面,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容易使學生的學習限于文字、囿于識記。
2016年9月30日所觀摩的兩節(jié)課例如表:
二、課例分析:
這兩堂課都在努力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更為順利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在課堂教學方式和教材的處理上有很多共同優(yōu)點,對我啟發(fā)很大。
1.用案例教學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課例1利用了“臺風”案例;通過“鳳凰臺風”的登陸,來講解水循環(huán)的過程(活動一);并用臺風對人類和自然影響的兩面性來解釋水循環(huán)的意義(活動三)。課例2創(chuàng)設了“浙江”案例;以“因水得名”錢塘江的水的來源引出水循環(huán)的過程;“因水而美”、“因水而d”幫助學生理解地表水在塑造地表形態(tài)和對人類的意義;而“因水而困”則涉及了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2.案例的選取來自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如浙江)和最近發(fā)生的自然事件(如臺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既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體現(xiàn)地理教學生活化的目的。
3.一個案例貫穿始終(如浙江)或前后呼應(如臺風),凸顯了課堂結(jié)構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并在案例中補充相關材料和圖片,使案例豐滿,并為知識的概括和呈現(xiàn)提供相應的背景材料,使教學內(nèi)容自然承接。如課例1中的“活動二根據(jù)實驗小組討論”,課例4.中展示地貌形態(tài)的圖片。
三、課堂品鑒:
案例教學在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中很有用武之地,特別是當課堂內(nèi)容接近生活實際時,案例讓課堂生動有活力,但如何用好“案例”,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和改進的,如;
1.如何讓一案例貫穿課堂始終的同時,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完整性,并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如課例2中,“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似乎在幫助學生理解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但僅限于“塑造地表形態(tài)、為人類提供水源和水能”,而未能涉及水循環(huán)全球水熱平衡、生物圈等的大尺度的地理意義。
2.如何讓一案例在承起變化中,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并能幫助學生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地認識地理事物?
如課例2中“因水而困”中“從水循環(huán)的角度為城市洪澇找找原因、出出對策”,如果沒有教師最后的引導和總結(jié),學生是很難全面了解人類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3.如何讓案例、材料、圖片的選擇上貼近學生實際的同時,更符合教學實際需要和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