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_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_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博士學習計劃8篇

時間:2022-01-26 11:01:1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博士學習計劃,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博士學習計劃

篇1

關鍵詞: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改革;藥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2-0106-03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人類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人類必須客觀的認識世界。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則是人類認識有機物質世界的重要手段。它在藥學、石油化工、環(huán)境科學、材料科學、食品科學等科學領域中發(fā)揮著毋庸置疑的作用,故成為藥學類、中藥學類、制藥類、化學類、化工類等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專業(yè)基礎課[1]。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主要講述紫外光譜(UV)、紅外光譜(IR)、核磁共振光譜(NMR)和質譜(MS)的基本原理、特征、規(guī)律以及圖譜解析技術,以及這四大光譜技術的綜合應用[2-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掌握解析簡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為藥學各專業(yè)課程,特別是對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化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校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起步較早,是國內藥學類院校開設最早的院校之一,2008年該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而且,我校一直是衛(wèi)生部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主編單位,所編寫的教材是迄今全國出版發(fā)行數最多、應用最廣和影響最大的同類教材,并且也得到了專家和學生的好評。但我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一個普遍的問題,即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理論過于抽象且系統(tǒng)性差,使學生對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這門課程的興趣不大,更難說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析譜圖、推斷未知化合物的結構等。同時,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與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一脈相連,如果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所學的知識欠缺,將導致在學習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時,各類型化合物波譜學知識沒辦法開展,而各類型化合物的波譜學特征是天然藥物化學課程講授的重點內容之一。如何更有效的教授這門課,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技術解決科研中的技術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的。我們在總結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精選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時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多,但是部分知識在物理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中已經涉獵到,如果上述基礎學科的知識沒有掌握清楚或者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與上述基礎學科開課時間間隔的太長,對學生學習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都會造成很大的困難。因此在講授該課程內容前,可以提醒學生課下復習哪些相關知識,這樣避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一知半解,前因后果解釋不清,并能夠利用少量的課時,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而利用大量的課時,結合大量的化合物譜圖進行化合物綜合解析方面的講授,使學生在結構解析應用中逐漸理解生澀、枯燥、抽象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合物結構與譜圖之間的規(guī)律。此外,針對部分學生選擇研究生深造的實際情況,在運用四大光譜解析化合物平面結構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利用單晶X射線衍射、旋光譜以及圓二色譜等技術確定化合物立體結構的知識,例如,講授如何利用旋光譜和圓二色譜的八區(qū)律測定含有酮羰基、共軛雙鍵、不飽和酮、內酯、硝基,以及通過簡單地化學轉化能夠轉換成含有上述基團的化合物的立體結構;講授利用單晶X射線衍射法測定具有結晶性化合物的立體結構的方法,從而增加課程的信息量,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及時了解該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前沿,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并為研究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隨堂階段測試,量化學習效果

隨堂階段測試作為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測試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無疑起著很大的反撥作用[4],它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對于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這門課程,可以考慮進行三次隨堂階段測試,主要安排在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光譜三章內容結束后進行即時考試。紫外光譜以計算共軛烯烴,α,β不飽和醛、酮、酸、酯及某些芳香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為測試重點;紅外光譜以區(qū)段及主要官能團特征吸收頻率,芳香化合物與脂肪族化合物紅外光譜的區(qū)別為測試重點;核磁共振光譜儀利用譜圖中的信息對簡單化合物進行結構推斷為測試重點。測試結束交卷后,任課老師對測試題進行講解,并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量化,最終以40%的比例記入到最終成績中。隨堂階段測試不僅可以督促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可以使任課教師判斷自己的教學效果,發(fā)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最終教學相長。

三、小組討論方式,激發(fā)學習動力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一門譜圖多、涉及知識面廣、且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解析一個化合物譜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完全采取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做作業(yè)的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堂教學,會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問題的動力不足。以小組討論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blem-discussion Based Learning,PBL)是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綜合解析的授課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任課老師首先將學生分成3~5人的小組,并提供給學生某個化合物的高分辨質譜、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氫譜、質譜以及二維譜,然后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數據庫(例如SciFinder網絡檢索數據庫、微譜數據庫等)以及網絡資源等信息獲取手段進行化合物的結構解析,并且允許組內的學生分享、交流獲取的信息,最后每個小組分配一名代表對譜圖的解析過程進行講解,討論時,各組成員各抒己見、相互評價,促進研討的深化,最后根據學生對譜圖的解析過程進行總結和提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學會如何獲取知識,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團體的活動,并從中學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計算機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堂講授教學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學生在被動的接受知識,很難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很難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方式,具有交互性、多樣性、個別性、靈活性等特點[5],在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比如使用Flas形象生動地解釋紅外光譜中吸收頻率與化學鍵常數成正比,與折合質量成反比這個規(guī)律,解釋磁共振的進動過程,勢必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促使其更好的掌握波譜知識。又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Chemdraw、Chem 3D等化學專用教學軟件,將一個已知化合物的氫譜和碳譜信號模擬出來,結合數據講解不同類型氫核和碳核化學位移的大致范圍,并且將分子的平面結構轉化為立體結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典型化合物波譜特征的記憶。再比如,為了適應解譜工作日益自動化的趨勢,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完全人工解譜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以融入先進的波譜預測軟件,例如ACD Labs v10.0軟件,培養(yǎng)學生與軟件通過人機對話的反饋模式進行實踐解譜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在將來的從業(yè)中(波譜學學習后延過程)具備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能力。此外,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將大量的經典化合物圖譜在短時間內提供出來,增加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后加上詳細的講解使學生完全明了所學習的波譜在結構解析中的應用,增加學生和老師間的互動。

五、采用雙語教學,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化合物的解析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外文工具書或SCI期刊查找相關化合物的波譜數據,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外文文獻閱讀能力,雙語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任課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幾本關于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經典外文教材,例如Robert M. Silverstein主編的《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7th Revised edition)》,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且兩種教材中不同作者的不同思維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其次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部分課件制作成英文課件,并在講課過程中有意識地講解波譜學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術語;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教授如何利用外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方法,并給學生分發(fā)高水平的英文原始文獻,提高學生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如此,學生能夠利用學到的專業(yè)術語,自主地學習與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相關的英文文獻以及書籍,主動找到解析結構的技巧和方法。當然,雙語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教學,對教師也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并組織教師聽講雙語示范課,在雙語教學上課之前進行試講,選拔出專業(yè)基礎知識扎實,英語口語流利的雙語教師。雙語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雙語教學不僅可以讓藥學工作者適應藥學研究、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能夠在藥學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與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筆者認為,要教好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這門課程,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素質,具有堅實的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基礎學科的理論功底,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采取隨堂階段測試、小組討論、計算機輔助教學、雙語教學等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興趣與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于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授中,應當盡可能以SCI文獻資料(例如Organic Letters、Phytochemistry、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Planta Medica等)中的新穎化合物結構和課題組正在研究的活性先導化合物為實例,提高學生對波譜解析的興趣,拉近繁瑣的波譜數據和學生思維的距離,快速提高學生分析波譜特別是分析NMR數據的能力。總之,只有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自信心和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娜,劉煒煒.淺議制藥工程專業(yè)的《波譜解析》教學改革[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41(5):154-155.

[2]吳立軍.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第三版)[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9.

[3]謝彩俠,崔永霞,胡亞楠.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2):157-158.

[4]崔紅花,梁生旺,王峰,陳超,王淑美.基于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對現代儀器分析課程中波譜解析教學改革探析[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藥分析分會第五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203.

[5]董桂茹,王立華.計算機輔助化學教學的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3(4):57-59.

篇2

關鍵詞:僑生;雙向文化傳播;中國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68(2012)04012303

伴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經濟實力在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也加快了步伐。當今中國越來越重視對外文化傳播和交流。我們對外傳播既要“走出去”,通過多種渠道、利用多種形式宣傳中國,同時也要“請進來”,吸引世界對中國的目光。鼓勵海外僑生回國學習中國文化和專業(yè)知識就是一種“請進來”的好方法。本文所指的僑生主要是目前在中國高校學習的僑民學生,他們大多數在進行本科階段的學習,是一群特殊的中國文化傳播使者。

一、僑生的新特點――對自己身份認同具有雙重性

進入新世紀以來,作為中國兩所最早由國家創(chuàng)辦的華僑學府――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其境外生人數在眾多高校中名列前茅。上個世紀,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的創(chuàng)辦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回國求學的境外生基本上都是華僑子女,這兩所高校培養(yǎng)的僑生是那些要求回國學習本領并參加祖國建設的學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境外生的成分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由華僑、華人,港澳、臺灣地區(qū)等青年學生組成了一支龐大的境外生隊伍。福建國立華僑大學分別在廈門和泉州設立兩個校區(qū),全校有境外生4 000余人,其中,設立在廈門的華文學院境外生占學生的主體,還有一些境外生分布在學校的20多個院系學習。目前,國內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境外生群體中人數比例最多的是僑生,由于廣東和福建地理位置特殊,很多華人分布在東南亞國家,因此,僑生也多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緬甸等國家。和上個世紀回國求學的僑生不同,新世紀的僑生有著不同于他們父輩的特點,這些新特點讓他們在國內華僑學府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文化雙向傳播的特殊性。

(一)回國求學的新一代僑生與父輩們的區(qū)別

上個世紀回到國內學習的僑生很多年齡偏大,他們大多是華僑的第一代或第二代,出于對祖國的熱愛,他們希望歸國學習,報效國家,很多人學成之后也確實留在了中國。即使那些回到居住國的僑生也對祖國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新世紀以來回國學習的僑生,照比他們的前輩有著十分明顯的區(qū)別:這些華人的新生代年齡呈現低齡化趨勢,基本在居住地內完成高中課程學習,目前本科生占僑生的主體,年齡多集中在18至25歲之間,他們已經是華僑的第三代、第四代或更后一代。和他們的前輩不同,這些年輕的一代沒有在中國出生和成長的經歷,沒有在中國生活的經驗,祖籍對他們而言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相當多的僑生而言,中國不過是他們祖先的出生地,對祖國的情感可能還不及他們對居住國家的情感來得更感性。只有當某些時候被特別提起是華人或是因為他們的華人身份和別人有所不同時,他們才感受到中國和他們個人命運有著這么密切的關系。筆者曾采訪了多個來自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僑生,他們雖然身在國內高校學習,而且祖籍地距離他們身處的大學可能只有十個小時車程,但是他們一直到畢業(yè)也沒有回祖籍地看一看,反而是利用大學四年時間游遍了中國的名勝古跡,這與他們的父輩千方百計要回祖籍地認祖歸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年輕一代的僑生來說,母體文化就是他們居住國家的文化,出生和成長的環(huán)境讓他們從小就認知并認同所在國家的文化。雖然他們還是華人的后代,但他們接觸更多的已經不是中國文化。他們所接受的中國文化不過是前輩的傳承和來自當地華人學校的教育。

(二)新一代僑生具有傳播中國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

這些華僑新生代大多數畢業(yè)后回到原居住地就業(yè)。他們長期接受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是居住地的文化,我們所謂的中國文化的基因在他們身上實際上已經完全被本土化了,形成了一種不同于我們國內的,融入了當地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些境外僑生身上既被深深打上了當地母體文化的烙印,同時又有祖輩傳承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有了這種文化的雙重身份,僑生們對所在國家文化和中國文化都有很好的認同。這些海外華僑新生代,在來中國求學之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除了得益于家庭和當地華人學校的言傳身教,還有很多是依賴他們父輩時期所不具備的網絡資源來獲取對中國的認識。有了現代傳播技術,他們獲取信息更主動、更豐富,但他們缺少父輩那種在中國親身踐行的深切感受和獨特體驗。

二、僑生與國內生的相互碰撞――文化的雙向傳播

華僑高等學府被譽為是一個小小的聯(lián)合國,學生來源多元化,因此,校園文化呈現出多元化、國際化的特點。這種校園文化的多元化表現在不同語言、傳統(tǒng)、觀念、視野、習俗方面,在復雜的學生群體之間相互交流、碰撞和影響。

(一)以漢語普通話為主的多種語言交流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為華人后代的僑生,為了適應當地社會的需要或被主流社會接受,他們認同的母語就是他們所在國家的語言,例如很多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會多種語言,他們已經是地地道道的當地人,除了日常使用馬來語、英語等語言,他們也會使用漢語普通話、粵語、閩南語等多種語言[1] 。 然而,他們的漢語基本來自家庭和當地華人學校的教育,由于條件限制等原因,僑生們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中文,因此,他們的漢語水平并不高,和國內生一起學習難免有些吃力。這些僑生與國內生混雜在一起,互動和交流就使得語言變得多元化,漢語普通話就成為他們間的主要語言。交流和溝通首先就建立在語言的雙向交流基礎之上。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操著不同語言的學生學習生活在一起,就形成一個特殊而有意思的現象,僑生們回國學習,他們本身既是中國文化的接受者,同時也是其居住國家文化的傳播者,這種文化的傳播不僅是雙向的,而且是自覺的、主動的、相互的輸出和接收。

(二)不同觀念和視角的殊途同歸

僑生們年紀輕輕就能夠走出家門回到國內高校學習中國文化,其行動本身就令人欽佩。僑生群體是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群體,他們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他們格外關心中國政策的變化、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尤其是在特定時期、特定領域內發(fā)生的國際事件都可能觸動他們敏感的神經。筆者曾經指導過華僑大學2010級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yè)學生制作紀錄片,僑生們的選題多是關注民生和公益事業(yè),如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的僑生的選題多是關注政治、環(huán)保以及華人的社會地位。也許是生活在遠離中國政治與社會中心地帶,僑生有更多文化相互比較的機會和意識,所以,他們的作品顯示出一種國際化的大視野。畢竟有著同文、同宗、同血緣的根基,僑生和國內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相近,盡管有碰撞、有分歧,但是最終仍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殊途同歸。如果說來自海外的上一代僑生對中國文化是一種傳承,那么到了這一代,對中國文化已經不只是傳承,更是一種自覺和主動的融合。

(三)多元文化在碰撞中傳播和創(chuàng)新

僑生和國內生初次接觸,互相間好奇張望,感覺彼此既親近又疏遠、既熟悉又陌生。很多海外僑生,他們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中國文化,大多數并不真正了解中國古老的歷史,缺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 。國內生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耳熟能詳,對來自異域的文化信息充滿好奇和新鮮感,于是,僑生與國內生渴望分享彼此的信息和文化,這就為文化的雙向傳播提供了可能。十年前,著名的中國第一支二十四節(jié)令鼓隊誕生在華僑大學,二十四節(jié)令鼓是由馬來西亞華人創(chuàng)作的鼓樂表演形式,被馬來西亞僑生傳到中國,在中國華僑學府里落地、生根、傳播和發(fā)揚。二十四節(jié)令鼓隊成立十余年來,時間在變、鼓手在變、表演風格在變,不變的是鼓隊的靈魂,共同的主題、共同的心聲把中國文化和馬來西亞文化共同傳遞出來,這可以說是文化雙向傳播的一個很好的寫照。

三、發(fā)揮僑生優(yōu)勢,讓他們傳播他們眼中真實的中國

僑生積極主動回國學習,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讓他們真正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感受中國的機會。學習中國文化是他們的主要目的,文化傳播是雙向的,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和發(fā)揮僑生傳播中國文化的優(yōu)勢。

(一)推廣中國歷史文化教育

僑生對中國歷史知識的了解非常有限。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國的文學、哲學、藝術(包括音樂、繪畫、影視、建筑等)、風土人情具有無窮的魅力,這些理應成為我們推廣傳播的理由。我們傳授給僑生的是我們眼中的中國文化,但是,經過僑生傳播的將是“非中國式”的中國文化,這其中既有傳承、融合,又有創(chuàng)新。一個深諳文化的內涵又精通本土化傳播方式的傳播者才是最好的傳播使者?。?]。

(二)開展認識中國文化的項目

要讓僑生既了解一個古老的中國,同時還要認識一個現代的中國。我國近年開展的“中國尋根”之旅優(yōu)秀境外生夏令營,資助優(yōu)秀境外生參觀故宮、奧運鳥巢、圓明園、絲綢之路等項目,就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式文化雙向傳播。通過這種親密接觸,可以讓僑生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有比較全面、客觀、真實的認識和評價,而不是停留在表層的介紹、觀光和旅游等形式上。

(三)尊重僑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他們的傳播方式

僑生們有他們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思考,有他們自己的溝通技巧、傳播途徑、傳播方式、話語權平臺,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姿態(tài)來迎接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正因為他們的雙重身份,用他們帶有切身感受的、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思維進行傳播可能是更有效、更實實在在的傳播。僑生的文化傳播方式與那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帶有自我認知的傳播方式不同,他們也是華人,但他們卻是用一種本土化的視角來傳播、介紹、解讀中國,這種傳播可以滲透到他們點滴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是一種自覺的傳播,這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傳播者做不到的。這比媒體傳播、中國派出的文化傳播使者的傳播效果可能更自然、更直接、更有公信力。

僑生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橋梁,是一群特殊的傳播使者,他們既是接受的一方,同時也是傳播的一方。在這種雙向文化傳播中,最受益的是中國文化的傳播,這一點無可質疑。僑生在對外宣傳中國的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世界。也許一個人的力量是綿薄的,但是,我國目前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僑胞約有5 000萬人,有著中國學習和生活體驗的僑生們將會是一年年、一批批、一代代地延續(xù),這種延續(xù)讓我們看到中國文化在世界傳播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吳瑛.讓物質文化先走出去――基于對海外孔子學院的調查[J].對外傳播,2010(9):4243.

[2]劉奧.央視紀錄頻道要打國際牌[J].中國廣播電視影視,2011(1):4547.

[3]李宇.從臺灣東森美洲衛(wèi)視看對美華裔第二代受眾的傳播策略[J].對外傳播,2010(5):2930.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New Century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Bidirectional

Culture Dissemination in Overseas Chinese University

GUO Yanme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

篇3

關鍵詞:喬叟;“兩?!眰鹘y(tǒng);文化基因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2-0173-02

一、“兩?!蔽膶W傳統(tǒng)

喬叟生活在中世紀一個很不平凡的年代。自13世紀起,基督教大量涌現的布道詞和指導懺悔的小冊子對歐洲的文化和文學產生了深刻影響[1]?!犊蔡夭坠适隆防镌S多引言和故事的內容與形式都明顯根源于圣經傳和布道詞傳統(tǒng),包括對《圣經》文本的大量引用。與此同時,古希臘-羅馬文學傳統(tǒng)又從未斷裂過,中世紀作家們始終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這一文學傳統(tǒng)之中接受熏陶,尤其是在人文主義光芒漸盛的中世紀末期,古希臘-羅馬文學傳統(tǒng)中的寫作手法和敘事結構被更明顯地運用在作品之中。因此,可以說在體裁結構、故事內容和寫作手法等方面,“兩?!蔽膶W傳統(tǒng)都貫穿了《坎特伯雷故事》整部作品。

基督教文學傳統(tǒng)中宗教意義和象征意義是處于首要地位的。公元5世紀以后,古希臘的文學文體已經基本被廢棄,所以當基督教真正取得了歐洲文化的主導地位,并試圖以文學的方式表達和傳播信仰的時候,這時期所產生的文學樣式勢必和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及活動有著密切聯(lián)系。例如早期基督教文學中“衍文”的創(chuàng)作就是從附加在圣餐儀式之中發(fā)展起來的,而“圣歌”作為“衍文”創(chuàng)作的最早形式,又與彌撒中“哈利路亞”的唱和有直接關系[2]。因此,傳播基督教的思想和觀念,宣揚基督教教義就成為各類基督教文學共同的主題。作為朝圣文學作品的《坎特伯雷故事》,這段包括喬叟在內的30名香客的朝圣旅程同樣象征性地體現了基督教思想和《圣經》的精神實質,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人真正的家園是最初的伊甸園。當亞當和夏娃被驅逐出伊甸園后,人們在現實世界里只是為了贖罪,所有的快樂都是虛幻的,轉瞬即逝,人類最終的幸福在于天堂。因此,朝圣旅程是靈魂跋涉的過程,最終的目標是回歸上帝的懷抱[3]。這段沒有返程的朝圣之旅,一方面,象征尋找精神家園的朝圣之路;另一方面,象征人類尋找精神家園的歷程本身還遠遠沒有結束,人類回歸上帝的路途也還沒有到達終點,還面臨著重重困難和考驗,這一點對于喬叟生活的人欲橫流的中世紀時代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是十分深刻的。因而,《坎特伯雷故事》選擇朝圣作為敘事框架的宗教意義和象征意義與中世紀基督教文學是一脈相承的。

《圣經》是基督教的宗教經典,其中的文學原型在基督教文學中一直處于源泉地位,在世界文學中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義。原型批評大師弗萊曾言:“由于《圣經》具有豐富的原型內容,熟讀《圣經》便成為了全面了解文學的必要前提?!眴疼诺淖髌分芯陀泻芏唷妒ソ洝吩汀<幽么髮W者謝大衛(wèi)曾言:“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所有的故事(也許除了牧師的布道文之外)顯然都有圣經原型?!盵4]由騎士領頭講述的第一個故事是典型的中世紀“宮廷愛情”浪漫故事,同時也含有《圣經》的原型內容。故事講述的是兩個表兄弟為求得同一位公主的愛情而反目成仇,最后其中一人死于非命。這實際上是影射了亞當的兩個兒子為了在上帝面前爭寵,該隱殺掉了弟弟亞伯的故事原型,諷刺的是人類被趕出伊甸園后的迅速墮落。在“磨坊主的故事”中,那個大學生為了同木匠的妻子勾搭成奸,竟然用大洪水又將來臨的謊言欺騙木匠,讓他睡到木桶里去。這個故事明顯運用了《圣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原型,本來上帝是用大洪水來滌蕩人世間的罪惡,是上帝用來拯救人類的[5]。然而在故事中,洪水并未帶走罪惡,反而成為了尋歡作樂的工具。洪水故事在這里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暗示當時社會人們靈魂的墮落和丑陋。這些故事與《圣經》中的原型相對應并非是一般意義的巧合,基督教文學作為中世紀主流文學對中世紀作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坎特伯雷故事》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坎特伯雷故事》是中世紀英國文學中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在這部作品中喬叟一改早、中期創(chuàng)作時所遵循的夢幻文學傳統(tǒng),把創(chuàng)作手法轉向了現實主義?,F實主義這一文藝理論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摹仿說”。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詩學》中綜合性地提出了“摹仿說”,及至古羅馬的賀拉斯同樣主張藝術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摹仿現實。喬叟就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一開始就為《坎特伯雷故事》營造了一個真實的氛圍,為讀者呈現了一個以人事為先、俗世為重的廣闊而又生機勃勃的現實世界。于是我們真就呼吸到了英國春天的清新空氣:“四月里空氣溫酥雨連連,/滋潤三月的干旱到心田。/萬物的絲絲莖絡盡潤澤,/綠翠花紅的大地遍新色/……?!盵6]優(yōu)美的詩句營造出逼真的氛圍,一下子攫住了我們。而緊接著更為細致入微的肖像描寫和每個故事中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把已經建立起來的真實氛圍向前推進了一步。當英國文學在中世紀走過了四、五個世紀的神話、傳說般的王國后,喬叟從古希臘“摹仿說”的文藝理論思想中汲取了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于是《坎特伯雷故事》才會出現眾多栩栩如生的平凡人物,具有了濃濃的人情味和發(fā)自內心的真實聲音。

《坎特伯雷故事》除了從古希臘-羅馬文學傳統(tǒng)中吸收了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之外,同時還將古希臘-羅馬文學中“有機整體”的結構傳統(tǒng)融入了作品所采用的“框架式結構”之中。有機整體論思想最早散見于柏拉圖的《斐德若》篇中,蘇格拉底說:“每篇文章的結構應該像一個有生命的東西,有它特有的那種身體,有頭尾,有中段,有四肢,部分和部分,部分和全體,都要各得其所,完全調和?!钡絹喞锸慷嗟聲r,他在《詩學》中對有機整體性進行了更加具體的分析,他認為文學作品要表現完美就應具有結構完整、大小適度和部分與整體及部分與部分和諧等審美特性[7]。亞氏的結構理論是對當時古希臘文學的一個歸納性總結。不難看出,它是一個封閉體系,部分被嚴格限制在既定位置上?!犊蔡夭坠适隆穼@種集中整飭的結構傳統(tǒng)的運用首先體現在“框架式結構”的外在框架之中。古印度《五卷書》的外框故事在開篇之始就已獨立完結了,與中框故事具有明顯的斷裂性。然而《坎特伯雷故事》卻將外框故事一直持續(xù)到結尾,使整部作品具有了完整性。其次是內框故事與外在框架之間的滲透融合方面,《坎特伯雷故事》使內框故事與外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相統(tǒng)一起來,每個故事與講述人貼合密切,絲毫不顯突兀,使得整部作品的內在邏輯性得到了加強??偨Y起來,《坎特伯雷故事》開篇的“總引”、故事主體本身、各故事前后的引子和尾聲以及故事集末尾的作者告別辭,共同構建了一個高度發(fā)展的敘事框架。這樣,這部故事集再不是像《五卷書》中故事的簡單堆積,而是一部被充分發(fā)展了的敘事框架凝結成的結構緊密的藝術作品。古希臘-羅馬文學的結構傳統(tǒng)把作品中所有的故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故事集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兩希”文化基因

學術界認為“兩?!蔽幕俏鞣轿幕膬纱笤搭^,它們作為文化基因早已深深地滲入到西方文學之中。喬叟生活在中世紀末期,一方面深受希伯來-基督教文化的浸染,基督教的思想和觀念在其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古希臘-羅馬文化在中世紀作為潛流文化力量也一直在滋養(yǎng)著作家的靈魂。

“忍耐”在希伯來人的觀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圣經》中對忍耐就有大量的論述。耶穌也曾教導信徒說:“你們常存忍耐,就必保全靈魂?!彼救司褪侨棠偷淖罡叩浞?。喬叟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教徒,對忍耐這種美德是極為推崇的,在《坎特伯雷故事》中就有許多描述?!皩W士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國王娶了一位名叫格麗西達的姑娘為后,卻刻意為了試驗她的賢德忠誠,三番五次地折磨她。他先后奪走了格麗西達的孩子,又將她逼回家中。整個故事影射了《圣經》里約伯的故事,真正要贊美的就是格麗西達忍耐的美德?!懊防鹊墓适隆崩锷髯臃蛉藙裾]丈夫要“記取能忍的約伯”,“我們在遭遇孩子死亡,或是損失了世上的財物,都應該一樣需要忍耐”,“你應該堅決地自我克制,一定要用忍耐來鍛煉你自己”,并且還引用了圣雅各書簡中的話“忍耐才是一種完美無缺的好德性”[8]。忍耐(patience)是基督教信徒極為重要的美德,它使人完美無缺,使人能在災難與磨練中保持堅定信仰。

喬叟一方面宣揚基督教的美德,另一方面也倡導人文主義精神,掀起了英國文藝復興的先河。《坎特伯雷故事》中展示了中世紀宗教禁欲主義的荒謬,批判了禁欲主義對人性的壓抑,大膽地對愛情進行了歌頌,這種反抗力量明顯是來源于古希臘-羅馬的原欲型文化。在第一個騎士的故事中,阿賽脫就大膽地承認了“愛情才是蕓蕓眾生所認為的至高無上的法律”,“一個人為了愛可以不顧一切”[9]。古希臘神話中對愛情大膽追逐的故事比比皆是,例如阿瑞塞莎的故事中,河神阿耳法斯為了得到仙女獵人阿瑞塞莎的愛情,不惜變作溪流,一路追隨忍受了陰間的黑暗,才最終得到了她的愛。又如當小愛神厄洛斯(丘比特)被自己的箭射中后,對人間少女普賽克熾熱的愛在他心中復蘇,以致于他不顧他母親的干預和阻撓,鼓起勇氣讓宙斯給予公正評判。在騎士故事最后的比武競賽中,喬叟利用隱喻同樣表達了對愛神的崇拜以及對愛情的歌頌。在比賽前,派拉蒙向愛神維納斯祈禱得到公主的愛情,而阿賽脫卻向戰(zhàn)神馬爾斯祈禱比武勝利從而得到公主,最后雖然阿賽脫贏得了比賽,但是卻傷重而亡。毫無疑問,向愛神祈禱的派拉蒙最終得到了公主的愛情,兩個人相攜到老。喬叟將這個故事安排在第一個,絕不是無意為之,恰恰是因為受到古希臘-羅馬文化潛流的影響,才在開篇之始利用對愛情的歌頌大膽地批判了中世紀禁欲主義。

《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內容豐富、意義廣泛的作品,現實主義、人文主義、世俗化傾向和對生活的歌頌都是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但離開了“兩?!蔽膶W傳統(tǒng)和文化基因,我們就不可能在傳統(tǒng)之上真正理解喬叟這部傳世之作,以及他對后世英國文學的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5〕肖明翰.《坎特伯雷故事》的朝圣旅程與基督教傳統(tǒng)[J].外國文學,2004,(6):93-98.

〔2〕楊慧林.早期基督教文學概說[J].外國文學評論,2000,(3):73-82.

〔3〕向欣.神圣與世俗的朝圣之旅――解讀《坎特伯雷故事集》的雙重性[J].法制與社會,2008,(32):212-213.

〔4〕謝大衛(wèi).圣書的子民――基督教的特質和文本傳統(tǒng)[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54

〔6〕屈平.“從心所欲,不逾矩”――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現實主義新論[J].殷都學刊,2008,(2):107-112.

篇4

學校和博物館等文化展現場所中的社會記憶通常表現為集體學習。它使學生或者參與者在-定的秩序中學習指定的知識和技能,以構成和強化特定立場中的群體記憶。集體學習并不僅僅出現在學校和音樂廳、展覽館、美術館以及博物館等文化展現場所,它是各種群體都使用的記憶力一式,只是在學校和博物館等文化展現場所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其行跡和脈絡也最為清晰。學校和博物館等文化展現場所集體學習的具體形式和結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學校的集體學習中所關涉到的記憶內容更多的和當下性聯(lián)系在一起,受政治威權體系和社會綜合環(huán)境的影響最大。學校在教授具有穩(wěn)定性的普適內容之外,還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些專門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途徑向學生灌輸具有濃厚價值傾向性的知識和思維力一式。在與意識形態(tài)相關的知識體系的遴選和教育中,這種傾向性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在普遍的意義上而言,學校是帶有時代烙印和在國家權力影響下的集體記憶形成場所,威權體制結構中的學校所執(zhí)行的集體學習,實質上是”按照標準化的模式塑造人”。于是我們可以從不同時代學校教授的內容和力一式的不同上管窺各種時代所表現出來的各不相同的社會記憶。    

文化展現場所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模式較學校更為形象化,也更具穩(wěn)定性,偏向知識和文化的體現,較少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理念上的傾向。雖然音樂和繪畫等藝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有著豐富的抽象內涵,但它們作為一種表達某種含義的現實作品,是形象化的,在學習的力一式上不是主動填充個體認知和改變個體的思維,而是更強調個體自身對作品的感受和思考,這種防御性的學習模式本身有著反威權教育的意味,因為強調和強化了個體性而對社會記憶產生了拒斥感。文化展現場所中展示的藝術內容或擺放的事物只是在意念中屬于”現在”,它實質上是”過去”的,大多屬于回憶的內容。人們在認知它們的過程中勢必回溯和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過去”,所以在這種場所里的集體學習更多的是用現在的時空感受去穿透過去的迷霧,在實際效果上雖然造成了”過去”和”現在”的對立,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和繼承了過去的記憶。    

雖然文化展現場所的具體展現內容缺乏政治意涵,但是這些場所的存在與運作又與政府的文化政策息息相關,在這個意義上,文化成為政治社會化的重要祛碼。以博物館為例,它是各種文化展現場所中儲存記憶與再現生活的最佳場所。一般認為,博物館記錄了不同群體的時間和空間存在,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集藏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的博物館;二是敘述民族歷史和構筑民族身份的博物館;三是為國家提供權力象征或合法性依據的博物館。它們分別對應三種不同性質的社會記憶:第-種是行業(yè)、生活習俗或藝術傳統(tǒng)記億;第二種是群體歷史記憶;第三種是現有政權的體制記憶,”政權的體制記憶是最脆弱、最敏感的,它需要用國家機器來維持,而維持這種記憶的博物館實際上就是-部意識形態(tài)機器。博物館以物品陳列的力一式規(guī)劃了時間安排,在其中無時無刻地向參觀者滲透各種價值觀念,從而營造出一個”集體想象”的空間,成為重要的社會記憶場所。    

不同時代的學校體制也許會存在很大的差別,分別銘刻著當時群體力量消長的結果,但不同時代的文化展現場所則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幾百年前演奏的音樂現在也同樣演奏著,而古老文明的文物不僅在博物館里存在了幾百年,還將比任何一種群體的生命更為長久地存在下去。這些場所所提供的記憶對象都是具有集體生活特征的符號,這些符號用沉默但是生動的話語代表和重現了過去的記憶,同時也滲透并影響著當下的記憶,甚至有些時候本身就是對當下記憶的反映,比如具有當下特征的音樂、藝術品或者電影等等。文化展現場所不僅是過去的記憶符號的存放處,同時也是新的記憶符號的制造所,它們以不同的時空流轉力一式生產和再生產著社會記憶。      

篇5

本文對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賽進行了詳細介紹,利用6訊道高清箱載EFP現場節(jié)目制作系統(tǒng)完成比賽全程錄制任務,通過對比分析多種方案來探討轉播雪上技巧項目時各機位如何布置。

【關鍵詞】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 高清箱載EFP現場節(jié)目錄制系統(tǒng) 機位

自由式滑雪始于20世紀初,雪上技巧是在陡坡上設置一系列雪包并在其上完成回旋動作、空中動作以及滑降速度的比賽,在這些雪包中間有2個跳臺。

高清箱載EFP現場節(jié)目制作系統(tǒng)具有操作方便、靈活,調整簡單、直觀,可以化整為零、方便快捷分散運輸的特點,因此該項目采用此套系統(tǒng)錄制。

節(jié)目現場通過運用多機位同時拍攝,現場即時編輯、聲音合成及傳送等多種電視技術手段和設備來完成錄制?,F場的錄制形式、工作組人員分工、各種設備連接配置、攝像機位設置、鏡頭間切換、聲音合成等都必須緊緊圍繞這一宗旨展開。本文重點介紹利用箱載EFP設備現場錄制雪上技巧比賽的方案。

1 場地介紹及攝像機調整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主要是運動員借助陡坡向下滑行的慣性,在設置好的跳臺上進行兩次不同技巧跳躍的比賽。

錄制體育賽事,如同直播一樣,必須一次完成無法重復,因此各機位的設置和鏡頭的使用對于錄制方案尤為重要。機位與被攝運動員的關系是否合理,是決定畫面構圖、視角轉換等流暢程度的關鍵。攝像機與人眼的視角存在較大差異,人眼視角較寬,而廣角鏡相對窄很多?,F場錄制是在多臺攝像機的視頻輸出信號間進行切換,連續(xù)的電視圖像由不同機位攝像機輸出信號集合而成。因此要求所有攝像機的工作狀態(tài)及性能盡可能保持一致,否則會產生環(huán)境或者人物一致性的差異。

在使用攝像機前必須仔細調整,不僅是調白、黑平衡、主黑電平,伽馬校正更為重要,主要原則是以人的膚色為準。在日常節(jié)目制作中,可能更多地注重設備的自動調整功能,而忽略了手動細調。其實應該更多地運用自動調整和手動細調相結合,這樣才能使拍攝的畫面更加通透、清晰、更有層次感。

2 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賽的機位布置

體育賽事的錄制方案與比賽場地密切相關,而機位的設置對方案選擇起決定作用。下面介紹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賽場地的機位設置和鏡頭選用情況。

2.1 機位設置

如圖1所示。除3號機外的其他機器均架設在由積雪堆積而成的2米×2米的高臺上。1號機位于運動員出發(fā)點附近,2號機和4號機分別位于滑行區(qū)域的上半程和下半程附近,3號機設置在與跳臺平行的位置,5號機在著陸滑行區(qū),6號機位于3米平臺上。

2.2 鏡頭選用

1號機、2號機、4號機和5號機選用富士HA23×7.6BERD-SE;3號機和 6號機選用14倍富士廣角鏡頭HA14×4.5BERD-SEB。

2.3 各機位分工職能

1號機只要拍攝滑行前做準備的選手,運動員開始滑行后由2號機、3號機、4號機進行跟拍選手騰空及滑行,5號機攝錄選手回旋動作完成后著陸滑行過程,并負責選手跟蹤采訪,位于高臺上的6號機負責大全景拍攝。由于賽道較長,3號機位置設定是比賽的關鍵,只有銜接好坡上機位和坡下機位,才能保證賽事的連貫性。同時,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項目使用分段評分法,選手的技術性轉動、速度和空中技術動作難度程度是這場比賽的重點。因此重放慢動作要選擇運動員滑行出臺口、騰空到落地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慢動作應該由3號機、4號機和6號機拍攝的畫面組成。

2.4 切換方案

3號機作為主打機位,根據現場機位設置制定如下切換方案。

1號機抓拍運動員出發(fā),2、3號機跟拍運動員滑行出跳臺1、騰空直至落地全過程,5號機跟拍著陸滑行畫面,然后接6號機大全景鏡頭。慢動作重放,3號機從選手躍出跳臺口1到落地的整個過程。6號機稍小全景從選手出跳臺口2到落地。6號機位要在大全景和稍小全景之間推拉。此方案的優(yōu)勢在于選手完成的一系列動作都由3號機完成,視覺上非常連貫。

3 機位切換流程

現將具體流程介紹如下:

(1)從1號機位置運動員開始出發(fā),如圖2所示。

(2)當運動員滑行至跳臺1時,切換2號機,2號機跟隨運動員滑行騰空躍出2號跳臺口,如圖3所示。

(3)切換4號機,4號機跟隨運動員拍攝從躍出臺口完成騰空動作至著陸過程,如圖4所示。

(4)切換5號機,拍攝運動員著陸動作和在滑行區(qū)滑行至結束。

(5)慢動作回放主要取3號機和6號機兩組鏡頭完成,分別是3號機拍攝的出臺口至著陸畫面,以及6號機小全景拍攝運動員從出臺口到著陸整個過程的動作完成情況。

(6)5號機拍攝現場記者對比賽選手的采訪畫面。

4 結束語

通過全體轉播人員的共同努力,2011-2012國際雪聯(lián)自由式滑雪世界杯比賽的雪上技巧比賽順利錄制完成。無論是信號質量、畫面構圖、鏡頭的銜接、慢動作回放等轉播質量都達到和接近世界水平,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好評。

篇6

關鍵詞: ETO 《船舶機艙自動化》 適任考試

一、前言

2010年6月21―25日,國際海事組織在馬尼拉召開了《海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STCW公約)締約國外交大會,會議審議并通過了STCW公約2010年修正案及19項大會決議。大會確定,經2010年修正的STCW公約和規(guī)則將于2012年1月生效,修正后的規(guī)則Ⅲ/6要求增設主推進裝置750kW以上的電子電氣員(ETO,Electronic-Technical Officer)崗位[1]。

我國是最早啟動關于履行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中電子員方面工作的國家。開展海船電子員的履約,開創(chuàng)了我國海船電子員培訓、考試、評估和發(fā)證歷史的先河,對于改善我國海船船員的知識結構,提升我國海員國際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意義。2010年7月,受交通部海事局的委托,大連海事大學牽頭制訂海船電子員適任大綱考試綱要,規(guī)定電子員適任考試科目有:《船舶機艙自動化》、《船舶電氣》、《船舶管理》、《電子電氣員英語》和《電子信息技術與航行設備》。作為海船電子員適任科目之一的《船舶機艙自動化》,是船舶電氣專業(yè)中一門內容廣、掌握難度大的科目,該科目學習的情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是否能夠勝任從事船舶電氣的工作。

二、《船舶機艙自動化》適任考試內容分析

船舶機艙自動化系統(tǒng)是集機艙動力系統(tǒng)及輔助系統(tǒng)自動控制、監(jiān)測、報警于一體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適任考試內容總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根據掌握程度可分為:“知識”層次,作為一般掌握;“理解”層次,作為重點掌握;“精通”層次,要求深入理解。

(一)儀表、傳感器與監(jiān)測報警。

船舶機艙內有壓力、流量、溫度、消防火災等參數需要檢測,相應的傳感器和檢測報警系統(tǒng)是機艙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無人機艙的前提。

一是對船用儀表基本原理要求達到知識的程度,進行一般掌握,具體包括船用溫度儀表、壓力儀表,應知曉儀表的基本原理、組成部分。

二是對常用傳感器、變送器的類型、參數能夠一般掌握。溫度傳感器是一個重點,要求對PT100、熱電偶和半導體三種溫度傳感器理解掌握。

三是重點掌握火災檢測方法及火警探測器類型、火災報警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大艙煙霧報警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

四是機艙報警與監(jiān)視系統(tǒng)。要求對監(jiān)視報警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重點掌握,對網絡型監(jiān)視與報警系統(tǒng)的特點、硬件組成及其網絡結構、原理一般掌握。

(二)船舶主推進裝置自動控制。

一是主機遙控系統(tǒng)的一般知識作一般掌握,對其分類、組成、功能和操縱部位的轉換,氣動操縱系統(tǒng)的基本閥件和工作原理。

二是對起停控制系統(tǒng)要重點掌握,包括正車電磁閥和倒車電磁閥的控制原理、啟動電磁閥和慢轉電磁閥的控制原理及停車電磁閥的控制原理。

三是對轉速控制系統(tǒng)以一般掌握為主,包括轉速系統(tǒng)的組成,車令發(fā)送器的分類及工作原理,限制環(huán)節(jié),電子調速器系統(tǒng)組成及工作原理。

四是對安保系統(tǒng)作為重點掌握內容,包括故障減速和故障停車的概念及其實現。

五是對可變螺距螺旋槳的轉速、函數發(fā)生器原理和自動負荷控制原理進行一般掌握,對變距槳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及控制方式重點掌握。

六是遙控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及其網絡結構,駕駛臺、集控室操作面板的組成、功能和工作模式作為一般掌握。

(三)可編程序控制器。

根據船舶上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應用現狀和趨勢,提出以西門子S7-200為例進行考核。

對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結構及工作原理要求達到理解程度,屬于重點掌握;對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編程基礎、程序編制、PLC通信進行一般掌握。

(四)船舶輔機控制系統(tǒng)。

一是船舶輔鍋爐控制系統(tǒng)的要求。對船舶輔鍋爐的分類、燃燒器的基本形式及特點進行一般掌握;重點掌握的內容有:鍋爐水位控制系統(tǒng)基本原理、檢測方法,火焰?zhèn)鞲衅髟怼⒐收吓袛喾椒?,鍋爐蒸汽壓力控制基本原理,鍋爐的報警點及保護動作;對鍋爐點火的基本程序及實現方法作為精通掌握的內容。

二是分油機的分類、基本原理、輸入輸出信號及作用進行一般掌握,對分油機的時序控制過程進行重點掌握。

三是重點掌握伙食冷庫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系統(tǒng)組成、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及主要部件。

四是空調的工況及基本原理、基本方案、濕度傳感器原理,以及特點進行一般掌握的要求。

三、《船舶機艙自動化》適任考試教學研究

“船舶機艙自動化”內容和輪機專業(yè)的“輪機自動化”課程有諸多類似之處,但從深度和廣度上二者不可等同。完成船舶機艙自動化的適任要求,不能僅以應考為目標,必須理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綜合進行。

(一)課程設置。

開設船舶電子電氣專業(yè)的院校制訂教學計劃及大綱應以海事局考試內容為主線,同時要考慮到船舶科技的發(fā)展、新技術的應用,要加強船舶新技術、新管理理念方面的內容;教學內容要在理論上在有一定深度。

對應船舶機艙自動化,其適任考試大綱制訂的原則就是依據公約要求確定考核體系結構,預防應試教育,實現教考分離。也就是說海事局組織的考試科目與學生上課的課程設置之間是沒有必然聯(lián)系,由此“船舶機艙自動化”科目所對應的內容可分成幾門課程進行教學。

根據以上思想對機艙自動化科目進行課程設置,需開設課程包括:自動控制原理、繼電器控制與PLC實現、傳感器檢測技術、船舶輔機電氣控制、船舶主機遙控系統(tǒng)。課程設置目的不僅是完成船舶機艙自動化的考試要求,而且要重點對考核的應知應會內容掌握,為其職業(yè)發(fā)展和規(guī)劃打好堅實基礎。

(二)實驗實訓環(huán)節(jié)的設置。

緊密聯(lián)系實踐,重視實操評估和船上實訓環(huán)節(jié)是STCW公約要求和適任考試大綱的指導思想。ETO必須在理論指導下具備實際操作、檢修和一般設計的能力,因而對于機艙自動化適任要求,必須有實驗實訓為后盾,提高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實訓教學應突出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既能在現有崗位站穩(wěn)腳跟,又能在今后的崗位上走得更遠[2]。

從船舶機艙自動化課程體設置中,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被分解到不同的專業(yè)課程中。對應于相應課程有自動控制實驗室、PLC實驗室、船舶主機遙控實驗室、船舶輔機控制實驗室,等等。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實驗項目是隨著各門課程而進行的,這樣就產生各部分內容單元化的問題。部分學生按部就班完成每門課程的能力要求后,不能對各課程目標能力之間有一個清晰地認識與掌握。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學習完各門知識后,以實際工作為背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組合優(yōu)化。該組合優(yōu)化方式可以用船舶機艙實際工作和項目為載體,充分重視各單元能力的相互綜合、連貫、配合,關注學生學習的遷移、運用和創(chuàng)新,達到整體最優(yōu)化效果。

按照適任考試要求,申請參加海船電子員適任考試、評估者,應完基本安全培訓、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訓,以及精通急救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這樣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應該考慮創(chuàng)新,例如采取“產學合作”、“工學交替”培養(yǎng)模式,聯(lián)合海洋運輸企業(yè),增加實習機會,以便學生取得“四小證”。

(三)教與學模式。

從根本上說,ETO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明確,屬于職業(yè)教育的范疇。對此,公約2010年修正案增加了對締約國認可的遠程教育和電化教育的指導,對于船舶機艙自動化的教學應實時引入這兩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加強人才培養(yǎng)[3]。

對于船舶機艙自動化科目宜于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和網絡遠程教育形式。

1.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是電化教育的一種形式。利用多媒體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的特點,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單一的板書模式的缺點,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強大功能,可以糅合機艙自動化科目的多門知識集中顯示。例如對于講解船舶分油機原理時,就可以用動畫形式把分油機的整個作用流程形象的展示出來。

2.遠程教學方式。海船電子員不但包括在校的船舶電氣方向的學生,還有原來的老電機員。依靠因特網的分散教育模式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滿足學生分段進行學習的需求。通過因特網教學可以把機艙自動化涉及的多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對各門課程單元化知識的綜合掌握。該方式不但可以滿足在校學生的要求,而且可以滿足高校教育服務于社會的職責要求,進行ETO的社會培訓,這對于ETO人才的培養(yǎng)起著積極的作用。

四、結語

ETO設置是IMO已充分地認識到包括IT技術在內的新技術對航海技術帶來的重大影響,在全球范圍內推行實施電子航海戰(zhàn)略計劃的重要步驟,給航海職業(yè)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我們必須深化改革傳統(tǒng)的航海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展開ETO科目的培訓、考試、評估研究,從而適應STCW公約要求,提高我國海船電子員的適任能力,培養(yǎng)出適應國際航運人才市場要求的高素質海船船員。

參考文獻:

[1]朱慶智.STCW 2010修正案主要修正內容介紹[J].世界海運,2010,9:78-80.

[2]何琪.船舶電氣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實訓體系開發(fā)的思考[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19,(1):1-3.

篇7

【關鍵詞】 糖尿??;伯樂D-10TM分析系統(tǒng);糖化血紅蛋白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36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變, 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為臨床中常見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屬代謝紊亂性疾病, 以血糖水平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1]。研究指出, 血糖水平紊亂可引起機體各個系統(tǒng)受損, 其中最常累及全身血管、神經系統(tǒng), 引起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 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 為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2, 3]。糖化血紅蛋白為臨床中常用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個月內血糖水平控制情況[4], 研究指出, 紅細胞在體內壽命約120 d, 葡萄糖與血紅蛋白在體內形成特殊紅細蛋白, 因此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可反映患者過去3個月內平均血糖水平[5]。臨床中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方法較多, 本研究采用高效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潮州市中心醫(yī)院門診和住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患者的全血1000份為研究對象, 所有標本均為本院采集, 標本均有效, 符合檢測質量。其中男性標本544份, 女性標本456份;住院采集570份,

門診采集430份;采集到檢驗時間10 min~2 h, 平均時間(40.5±26.6)min。

1. 2 方法 于清晨抽取患者靜脈空腹血2 ml置入EDTA管中, 送檢驗科進行檢測。將標本分為2份, 第一份采用伯樂D-10TM 糖化血紅蛋白分析系統(tǒng)直接上機檢測, 將檢測結果記錄為規(guī)格內。對第二份標本用WASH液進行稀釋后上機檢測, 將檢測結果作為擴展人份。對規(guī)格內分析柱和擴展人份分析柱分別用離子交換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按照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將標本分為A組(糖化血紅蛋白8.0%), 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三組規(guī)格內、擴展人份水平進行比較。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經檢驗后按照糖化血紅蛋白分組, 得出A組有300例, B組有420例, C組有280例。各組規(guī)格內和擴展人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418、1.8517、0.8514, 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化血紅蛋白為臨床中反映機體近3個月內平均血糖水平, 為協(xié)助診斷糖尿病、判定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水平關鍵指標, 具有重要臨床檢測價值[6, 7]。臨床中準確、快速、經濟、簡便檢測出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提高檢測效率和檢測質量關鍵, 目前常用檢測方法包括比色法、電泳法、等電聚柱法、手工微柱法、高效液相層析法、離子交換層析法、免疫化學法、離子交換高效液相色譜法等[8, 9]。隨著臨床研究和實踐, 離子交換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和準確度, 為目前臨床中公認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金標準[10]。

伯樂D-10TM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器為美國伯樂公司生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儀器系統(tǒng), 其公司試劑包含種類較多, 包括活化劑、分析柱、緩沖液、標準品、清洗液等, 其說明書規(guī)定每包試劑檢測份數為400份, 由于臨床中400份檢測時間較長, 在不同組上檢測試劑消耗程度不同, 往往在達到400份檢測數量后還有部分試劑殘留, 造成嚴重浪費[11-13]。本次研究將殘留試劑中分析柱進行再活化、校準, 與標準試劑分別對1000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檢測, 得出使用規(guī)格內和擴展人份兩組檢測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418、1.8517、0.8514, P>0.05)。表明殘留試劑經活化、校準后在臨床中再次使用對檢測結果無明顯影響。本次研究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 在日常應用中, 以無菌水、頂格檢測替代清洗液, 可對殘留試劑進行消耗, 在保障實驗結果準確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耗材浪費, 降低實驗成本[14-17]。

綜上所述, 伯樂D-10TM糖化血紅蛋白分析系統(tǒng)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試劑檢測人份分析柱擴展前后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檢測無明@影響, 臨床中在保障檢測結果準確前提下, 可應用擴張方式對試劑進行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1] Liotta L, Di FA, Pazzagli M, et al.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measurement in frozen whole blood depends on baseline values of fresh samples.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3, 405(1):429-434.

[2] Suzuki S, Koga M, Niizeki N, et al. Evaluation of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fetal hemoglobin-adjusted HbA1c measurements in infants. Pediatric Diabetes, 2013, 14(4):267-272.

[3] Hempe JM, Mcgehee AM, Chalew SA.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of glycated hemoglobin heterogeneity in pediatric type 1 diabetes patients.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13, 442(2):205-212.

[4] 璐, 孫伯欣.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在2型糖尿病檢測中的臨床評價.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9):4856-4857.

[5] Chakraborty S, Ghosh SS, Das A, et al. Can EDTA, EDTA-fluoride, and buffered citrate tubes be used for measurement of HbA1c on the Bio-Rad D10?Clinical Chemistry & Laboratory Medicine Cclm, 2015, 53(1):e5-e8.

[6] Chakraborty S, Gupta D. A patient with undetectable hemoglobin A(1c). Clin Chem, 2013 , 59(5):856-857.

[7] Chakraborty S, Chanda D, Gain M, et al. Interference of the Hope Hemoglobin With Hemoglobin A1c Results. Laboratory Medicine, 2015, 46(3):221-225.

[8] 徐安平, 紀玲, 陳衛(wèi)東, 等.毛細管電泳法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系統(tǒng)在缺鐵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檢驗醫(yī)學, 2016, 31(4):299-303.

[9] Chopra A, Tuteja S, Sachdeva N, et al. CdTe nanobioprobe based optoelectrochemical immunodetection of diabetic marker HbA1c.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3, 44(1):132.

[10] Hsieh WP, Chieh JJ, Yang CC, et al. Stability study for magnetic reagent assaying Hb and HbA1c. Journal of Magnetism & Magnetic Materials, 2013, 326(1):147-150.

[11] Hsieh KM, Lan KC, Hu WL, et al. Glycated hemoglobin (HbA 1c)

affinity biosensors with ring-shaped interdigital electrodes on impedance measurement.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3, 49(10):450-456.

[12] 許愛萍, 張羽, 曹季軍. 不同處理方式在伯樂D-10TM糖化分析儀上檢測HbA1c結果的影響.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3, 10(10): 1317-1318.

[13] 楊興萍. 美國伯樂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的性能評價.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1, 8(21):2683-2684.

[14] 張茜. 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的檢測性能.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13, 20(11):1231-1232.

[15] 韓紅梅, 侯明良. Bio-Rad 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臨床應用常見問題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24):127-129.

篇8

——寧波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信息化教育改革訪談

文/本刊記者 魯玉婷

一只手機、一臺電腦就能玩轉校園?寧波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學校的答案是肯定的。

隨著時代信息化潮流,高科技設備漸漸走進師生的學習生活。在寧波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師生置身于全網絡覆蓋的校園,上課不再局限于單調的黑板,閱讀不再受限于紙質書,應聘信息無需層層傳遞……一場數字化教育改革,讓學校變成更為智能、人性的智慧化校園。

智慧課堂,多屏互動靈活教學

“今天,我們講白居易的《琵琶行》。先請同學們來談談這三首音樂分別對應《琵琶行》里的哪三段內容?”走進寧波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學校的智慧教室,記者親臨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開課。課堂上,教師的平板電腦、學生的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及講臺上方的雙屏投影各顯其能。學生手中的電子白板能實現資源共享、當堂在線互評、在線考試,多屏互動的課堂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這堂公開課通過智慧教室的錄播功能,可以把整堂課記錄下來,也能將課堂現場直播到該校任意一間教室。

智慧課堂是該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重點,除了資源共享、在線互評等功能外,還將學校課堂與企業(yè)車間融為一體。學生能在課堂上通過電子屏幕與企業(yè)工程師遠程互動對話,請教專業(yè)難題。工程師只要在企業(yè)車間裝上一個攝像頭,就能把現場操作視頻傳到課堂上,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智慧課堂除了實現數字化設備的更新?lián)Q代,還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師資力量。張國方校長道:“我們一向主張培訓先行。在建設智慧課堂前,教師都要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與考核,每位參與培訓的教師必須做出符合要求的課件才算過關?!眱赡陙?,該校的教師培訓都圍繞著數字化建設——計算機高級工培訓、交互式電子白板培訓、“微課”制作培訓……一系列培訓提升了教師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能力。

在寧波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大部分教師的辦公電腦沒有主機,只有一臺顯示屏,教師的相關資料均放在“桌面云系統(tǒng)”里。每位教師都有一個賬號,無論在哪里,只要用計算機登錄自己的“桌面云系統(tǒng)”賬號,就能與學校內網建立安全鏈接,實現遠程備課與辦公。在校長對數字化教學“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理念的引領下,每位教師都放開手腳大膽實踐,讓智慧課堂發(fā)揮出最大的教學效果。

陳凌燕是數媒班的學生,現已走上了實習崗位。陳凌燕說:“學校先進的數字化設備和超前的智慧化教學,為我實習上崗打下了基礎。其他學校的同屆畢業(yè)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企業(yè)的先進設備,而我在校時就已經基本熟悉了企業(yè)的大多數設備,學習與實踐實現了無縫對接。”

創(chuàng)新結碩果,在201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上,該校學生還獲得了三塊金牌、兩塊銀牌的好成績。

便捷服務,遠程遙控智慧生活

寧波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學校的智慧校園體現了三大智慧:一是“物”要智慧,二是“管理”要智慧,三是“教學”要智慧。其中“物”要智慧體現在便捷服務上,比如該校會議室實行物聯(lián)網管理,會議室的窗簾、空調等都能遠程遙控?!鞍础畷h模式’鍵,會議室的窗簾、電燈、空調等都能遙控開關,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過手機遠程遙控?!备毙iL傅衛(wèi)東說。在學生宿舍,智慧服務亦無所不在:宿舍智能控制系統(tǒng)可以自動開關空調,當學生下課后回到宿舍,如果室內溫度超過28℃或者低于5℃,空調就會自動開啟,人離開宿舍,則自動關閉。

在校園里,學生每天都會用到一卡通,該校改良升級的一卡通——“智慧校園卡”給學生帶來了不少便利。該校是寧波市“智慧校園卡”的試點單位,如果試點成功將在全市推廣。“智慧校園卡”除擁有電子錢包、圖書借閱等常規(guī)功能外,還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遠程感應,學生攜帶“智慧校園卡”進出校門,無需刷卡,系統(tǒng)能自動感應;二是走班考勤功能,學生上課的課堂不固定,流動性較大,學生攜帶該卡進入指定教室后,系統(tǒng)能自動顯示多少學生已經到達教室,哪些學生遲到、曠課,并能準確定位學生,將名單自動發(fā)送到班主任的手機上;三是與寧波市公共自行車、公交車、地鐵服務相聯(lián),集寧波市民卡功能于一體,實現校內校外服務一體化。“智慧校園卡”的推行為學校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務,亦提升了師生的生活品質。今年5月22日,該校的“智慧校園卡”在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教學信息化應用展覽中展出,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等領導參觀了該校的智慧校園展位,并詳細了解了“智慧校園卡”建設情況。

在該校立體式圖書館,不僅能借閱紙質書,還可以通過手機掃描移動圖書館里報刊、書籍的二維碼,將電子書下載到手機里。傅衛(wèi)東說:“現在很多學生及年輕教師都喜歡拿手機看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還省去了借閱的麻煩。”移動圖書館是一臺立式顯示屏,內含雜志、書籍和報紙,內容豐富且實時更新,為師生閱讀提供了極大方便。在圖書館一側的閱覽室里,每張桌子上都放有一臺iPad,學生可以拿著iPad在圖書館任何地方看書、游戲。館長孫薇薇說:“學生剛進校時,總喜歡來圖書館上網、游戲。隨著來館次數增多,那些喜歡玩游戲的學生看到周邊同學都在看書,也慢慢放下游戲開始看書了。我們圖書館溫馨、舒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興趣愛好?!?/p>

搭建平臺,互通共享智慧管理

數字化校園只是對校內各類數據進行收集,提供一個數據集成平臺,而智慧化校園則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提供更為人性化的管理。傅衛(wèi)東說:“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是智慧化校園建設的集大成者。以往學校每個處室都有自己的數據平臺,但互不相融,各部門的業(yè)務系統(tǒng)僅從滿足本部門需求出發(fā),客觀上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系統(tǒng)中存在大量重復數據、垃圾數據。智慧校園建設初期,考慮到外面買來的成品軟件與學校實際不相符,無法真正契合我們的需求,因此,學校招標了一家軟件設計公司?!蓖?,學校教師都是以各自工作為需求進行行政課題研究,而2013年年底,學校統(tǒng)一以“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完善工作”作為年度行政課題。以課題為契機推動改革,學校教務處、政教處、招生就業(yè)處、團委等各個處室均作了詳細的課題報告。收集到學校各處室的數字化需求后,學校利用軟件公司的技術力量,量身定制開發(fā)了“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

“任何高科技的產品只有符合實際需求才會有永恒的生命力,信息化是一種輔助手段,它可以優(yōu)化我們的工作模式。”傅衛(wèi)東道。在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上,教師、學生、家長、企業(yè)等各方均能實現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了學校有效管理的含金量。

首先,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以往每到期中、期末,班主任及教務處都要忙著匯總分數、計算平均分、統(tǒng)計各分數段人數等等,放假前還要將成績報告單一張張?zhí)詈?,稍有大意,就會出錯。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則可以將任課教師輸入的每次考試成績進行系統(tǒng)智能分析,將各科成績匯總后自動生成統(tǒng)計表格,傳送給班主任、教務處等。此外,系統(tǒng)還會對每門學科、每個班級和每位學生的成績定期進行動態(tài)分析,促進教學評價方式改革?!坝辛诉@套軟件,老師不再需要一遍遍地統(tǒng)計分數,可以將更多時間用于教學研究;同時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數據準確性更高,畢業(yè)生學籍卡上的成績也由該系統(tǒng)自動生成。”傅衛(wèi)東道。

其次,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增強了家?;ヂ?lián)。在該平臺,除老師有賬號可以登錄外,學生、家長也有賬號。學生登錄賬號能看到自己的課表、學習成績,可以實現網上選課,家長登錄賬號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除成績外,還有在學校參加的各類活動等。

推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