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32:5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班組學習計劃,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XXXX
二、學習內容:
A、理論文章學習_—_—
1、《整合課程生成發(fā)展活動的幾種類型》
2、《讓生成活動充滿教育智慧》
B、生成活動教育案例學習
《做人好還是做動物好》
C、現(xiàn)場討論:生成活動的途徑有哪些?怎樣有效開展生成活動?什么樣的問題具有生成價值等等問題
三、學習目的:
豐富理論經驗,通過理論學習,以在自身實踐的整合課程中,能更好地實施生成活動。
四、學習流程:
1、年級組長引言:
2、理論文章學習一:《整合課程生成發(fā)展活動的幾種類型》
3、年級組長小結:
由于教師群體和兒童群體均存在極大差異,所以同樣的課程內容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幼兒園和不同班級實施都會產生較大差別。我們教師在摁扣成實施過程中與不斷互動,共同成為發(fā)展課程的主體。幼兒和教師互動生成的課程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生成發(fā)展的課程活動;生成發(fā)展的課程線索;生成發(fā)展的課程主題。幼兒園的是橫成發(fā)展受到兒童興趣、兒童經驗、教師傾向和家長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傊?,生成活動是在師幼互動中完成的。
4、學習理論文章二:《讓生成活動充滿教育智慧》
學習后獲得,如果將生成活動視為探究問題的過程,我們可以將生成途徑分為幾種:一是尋找有爭議的問題;二是尋找感興趣的問題;三是尋找幼兒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四是尋找原有教材中經驗缺失的問題。
5、生成活動教育案例學習:《做人好還是做動物好》
6、現(xiàn)場討論:
生成活動的途徑有哪些?怎樣有效開展生成活動?什么樣的問題具有生成價值等等問題
五、摘錄教師發(fā)言:
生成課程對教師有較高要求,首先教師要是一個細心的觀察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抓住幼兒反饋的信息。其次教師要是一個策劃組織者,將抓住的來源于幼兒的信息進行歸類與整理,再返回給幼兒,并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協(xié)助幼兒形成輻射圖。最后教師還是一個幼兒經驗的提升者,將幼兒討論的內容充實,進一步提升,讓生成課程完整而有意義。
以前在我們的意識里,認為在實施的教育教學中,只要將教材里預設的課程上完就可以了,認為生成課程比較難,對怎樣生成新的課程,到哪里生成新的內容等問題都比較模糊,所以在活動中生成的新內容很少。但隨著對課程的不斷研究,我們在觀念上對生成課程引起了重視,也逐漸地對生成課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所以在教學時間中很多老師能夠從幼兒的興趣點或幼兒的現(xiàn)有經驗等途徑出發(fā),也派生了一些生成課程。我認為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最重要的是要作好整理和展示的工作,這才是課程開展的價值所在。
通過學習使我知道了其實生成課程的途徑有很多,在幼兒園里我們往往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或由是幼兒在活動中引發(fā)的討論話題而展開新的生成活動。書中講的由幼兒園遷移到家庭中的學習,給我很大的啟發(fā)。(是的,這個例子在我們班級就產生過,劉插話)最后還從家庭到全園展開的學習,這就進一步拓展了課程開展的范圍,以后我們就應該這樣去做。
課程的生成是孩子和老師的互動中對活動的再次延伸,是幼兒在經過討論、研究的基礎上,挖掘新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使他們獲得更豐富的學習經驗。在生成的活動中,不僅體現(xiàn)了幼兒的智慧,同時也充分地展示了教師的智慧。在探索生成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對生成課程的內容、價值、途徑等作了深入的思考,所以在這樣的活動中,也使我們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我們要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許多值得幼兒探索研究的問題,于是就產生了有價值的生成課程內容。只要我們把握活動的目標和教育價值,兼顧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和經驗等因素,尋找可以利用的資源,思考恰當?shù)幕顒臃绞?,就可以與幼兒互動生成更多的活動。
我覺得只要我們認真傾聽幼兒的每一句話語,在幼兒的語言中也可以生成新的內容,我想這就是在傾聽中生成的活動。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抓住幼兒的話題作為探討的內容生成內容,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在我們開展的“各行各業(yè)”主題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老師預設的課程內容十分感動興趣。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點,我們適時給幼兒提出一些問題,引發(fā)幼兒思考與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積累更多的經驗。老師做好一個生成活動的鼓勵者。
關鍵詞:班級文化 小組建設
開展“導學達標”課改活動以來,按照學校部署,我很快將同學們分成了10個小組,但是結合自己以往小組教學的體會,小組內必須形成較強的凝聚力,若沒有凝聚力作支撐,小組競爭就無法實現(xiàn),沒有了競爭,合作探究也就沒有了動力,時間一長,課堂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如何加強小組凝聚力?我從學校的課改實施方案上得到了啟示,那就是加大班級和小組文化氛圍,落實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文化建設。當然,這不能靠班主任自己去完成,必須要激發(fā)同學們自主參與的的積極性。
我以班訓“抬頭靠實力,低頭靠勇氣”為題,在班會上進行了一次專題演講,請同學說出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時,我也加入其中,詳細闡述自己喜歡這句話的原因和意圖,渲染出濃厚的氛圍之后,我提出要求:我們各小組也需要自己的文化,所以每個小組也應當有自己的組名,組規(guī)和組訓,我們班是一個大家庭,就都以水果為名,希望各小組能群策群力,起一個成員們都喜歡,又能充分體現(xiàn)小組個性的組名。
結果超出我的想象,同學們對起“組名”非常上心,僅僅一天功夫,十個水果小組就確定了下來。更沒想到,他們能將給自己的組名詮釋的如此精彩!在為此召開的主題班會上,各小組發(fā)言人的演講精彩不斷,讓我這個英語老師對這些七年級的孩子刮目相看! “芒果”是神圣果,芒果組的成員是不可戰(zhàn)勝的,因此把To be No.1!作為組訓;藍莓與天空一樣的顏色,藍莓組同學要胸懷寬廣,不對小事斤斤計較;榴蓮那么臭竟然還有人喜歡,說明他一定有過人之處,榴蓮小組決定要注重內在品質修養(yǎng);荔枝組同學欣賞荔枝外形不美但內心高貴;山楂組希望八位同學能串成糖葫蘆,精誠團結;班內倒數(shù)第一名在菠蘿組,幾位成員決定把“克服屢戰(zhàn)屢敗的唯一方法是屢敗屢戰(zhàn)”作為組訓…,雖然言語有些稚嫩,但想想出自七年級小孩之口,讓人不由得刮目相看!
接下來的工作就簡單多了,組長分工設計,組員們各顯本領,第一期“小組墻報”很快就張貼完畢,其中包括了組名詮釋,組訓組規(guī),小組分工,以及部分組員的作品展示,香橙小組還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了自己的組徽,得到了廣泛好評。
以前總感覺這些工作很費事兒,可這次體會到,一旦學生的積極性得以調動了,我們只需要指點幾句就可以了,根本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學生們課間里忙著設計、張貼,自然就少了追逐打鬧,也少了許多糾紛;各小組自發(fā)地進行評比,一個個不甘落后,無形之中,各小組的凝聚力和競爭意識也已經形成。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對某件事情進行總結,只要一提“山楂組打掃衛(wèi)生不夠及時”,八個人會立刻做出反應,搶著去拿勞動工具。我想,這種可貴的意識延續(xù)到課上,小組互相幫扶、合作探究、檢查督促等環(huán)節(jié)自然就有了許多實質性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大班額環(huán)境 小組合作學習 評價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較流行的課堂組織形式。如果一個班級人數(shù)過多,無疑會給小組合作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如果調控不好,小組合作就會處于一種缺乏監(jiān)控與指導的散亂狀態(tài)。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對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大班額環(huán)境下,筆者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經常采用以下評價策略。
一、合作學習中的小組自我評價
小組自我評價能夠為小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饋,是合作學習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令人擔憂的是,在實際的合作學習實踐中,由于時間緊迫,不少數(shù)學教師輕視甚至忽視了小組自評這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效果。自我評價的對象是某一活動時期內,哪些組員的活動有益與無益,哪些活動可以繼續(xù)開展或需要改進,其目的是幫助小組學生學會更好地合作。
小組自我評價可以從三方面著手:第一,總結有益的經驗;第二,明確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第三,在總結經驗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共同制定出本組今后的活動方案,明確如何達到目標。具體操作為:組長準備好記錄本,一節(jié)課一考評,一天一統(tǒng)計,一周一加星,用“正”字統(tǒng)計組內成員一天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情況,五個“正”字換一朵紅花,五朵紅花換一顆星??荚u分五項:①課堂發(fā)言,發(fā)言一次加一筆,得到老師表揚加一筆,發(fā)言錯誤不加;②課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筆,有解題方法的總結或得到老師的表揚加1筆,錯誤不加;③組內討論,積極參與組內討論的加一筆,表現(xiàn)突出的加兩筆,不積極的不加;④完成任務,分配的學習任務及時完成的加1筆,不及時的不加;⑤違紀,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討論和問題無關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紀律差的,每次扣除一筆,老師批評的扣兩筆。一節(jié)課結束后組長要及時記錄,一天結束后要組織選出最活躍和最不活躍的學生各一名,表現(xiàn)最好但紀律最差的不能當選最活躍或者最優(yōu)秀學生。組長每周總結經驗,找出本組學習問題,確定努力方向,并給當選學生家長打電話報喜或者寫喜訊,同時取得問題生家長的支持。期末結束時,對于學生獲星星顆數(shù)在10顆至20顆之間的,教師在全班表揚,并評為“班級合作學習之星”;對于獲得20顆以上的學生由教師上報學校當選為“學校合作學習明星”,在校園內公示,頒發(fā)獎狀。這種自我評價能夠維持小組成員間良好的關系,便于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的技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參與情況有所了解,強化小組成員的積極行為和小組合作成功的概率。
二、合作學習中的教師評價
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及時反饋,評價、激勵、評價時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要體現(xiàn)“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如果只對小組活動的結果作評價,忽視小組活動過程中各成員的參與程度、角色分工及協(xié)調配合、參與活動的意識與積極性等評價,就會出現(xiàn)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稱霸或不參與合作等不良現(xiàn)象,也容易使一些成員在小組活動中處于邊緣地帶,游離于小組活動之外。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例1時,提問:“想一想40+30等于多少?怎樣算出來呢?自己思考,然后說給小組內的成員聽一聽?!?/p>
師:哪個小組來給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的學習成果?
生1:我們組是這樣算出來的,4+3=7,7后面添個0,就是70。
師:為什么要添個0?(生1站在那里,眼睛盯著自己的作業(yè)本,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來。)
師:組內的其他成員幫幫他?
生2:我來。
師:好,你們組真棒!
……
師:你看,你們組的這幾位同學討論得多好啊!就少了你一個人沒參與,多可惜。
【關鍵詞】慢阻肺伴呼吸衰竭;霧化吸入;血氧飽和度;影響及對策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378-01
慢阻肺(COPD)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并已列入當前六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隨著肺功能損害的逐漸加重,COPD患者常出現(xiàn)慢性呼吸衰竭,并進一步引起動脈高壓、慢性肺原性心臟病,重度COPD患者還易合并氣胸、肺栓塞,并常伴有身體疲勞、體重下降等,全身各個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因此臨床需要采取各類措施來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減少急性加重以及延緩肺功能下降。近年來我院除常規(guī)的臨床治療措施外,利用霧化吸入良好的氣道濕化、給藥及消炎作用進行治療,而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在霧化吸入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胸悶、氣短等不適癥狀,并且血氧飽和度也呈不程度的下降,有的患者甚至不能堅持而影響整個疾病的治療進程。對此我們進行相關分析,并在臨床實踐中提出針對性的對策處置措施,以便使患者更好地進行治療,下面就此措施的應用及體會分析報告如下: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2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為觀察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48至66歲,平均57歲,彌漫性肺氣腫21例,局限性肺氣腫1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Ⅱ型呼吸衰竭。霧化吸入用藥為生理鹽水20ml+α-糜蛋白酶10mg十慶大霉素8-16萬U+沐舒坦30mg,吸入時間20分鐘/次;霧流量為1-3ml/min,在霧化吸入過程中均進行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檢測,患者均比治療前明顯降低。
1.2疾病概述慢阻肺基本病理環(huán)節(jié)是小氣道阻塞,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引起缺氧,往往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可造成Ⅱ型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為單純缺氧所致,肺氣腫早期可出現(xiàn),氣道阻塞后造成肺通氣不足,進而出現(xiàn)低氧血癥,使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以及動脈血氧含量(CaO2)下降,然后造成組織缺氧。臨床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加重、脈搏、心率加快、焦慮、煩躁,急性期患者還可見口唇、指甲變紫。
1.3血氧飽和度概述血氧飽和度(SO2)是血液中被氧結合的氧合血紅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結合的血紅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濃度,是呼吸循環(huán)的重要生理參數(shù)。監(jiān)測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可以對肺的氧合和血紅蛋白攜氧能力進行估計。
1.4方法我們對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霧化吸入致血氧飽和度下降的現(xiàn)象施行針對性的處置措施,具體為:
1.4.1疾病及治療宣教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了解霧化吸入的原理及相關配合措施,進行心理引導,消除不良情緒,嚴禁患者及其家屬擅自調大霧流量,延長霧化吸入時間,告知患者不可停止吸氧,采用漸進調節(jié)霧化量的吸入方法,從小霧量、低濕度開始。
1.4.2相關護理對策仔細評估其病情,吸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采用仰臥位吸入治療,癥狀較輕、咳痰有力者采用半坐臥位,意識模糊、咳嗽無力者則取側臥位。出現(xiàn)胸悶、氣短等,應隨時減少霧流量或采用間歇吸入法,吸入過程中適當加大氧流量,氧濃度可提高到4-6L/min,待動脈血氧飽和度恢復至吸入前水平時,再調回原吸氧濃度,霧化吸入過程中注意排痰,給予拍背,起到持續(xù)振動的目的,利于痰液排出。利用空歇期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不良情緒,放松呼吸肌。
1.4.3霧化設備及霧化用藥調整使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減少心率、呼吸和血壓變化的不良反應,或使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霧化器內加硫酸沙丁胺醇霧化溶液1ml
1.4.4其它配合霧化治療方法注意休息,防寒保暖,避免煙酒,低鹽飲食。進行康復治療、呼吸肌鍛煉和體力鍛煉,脫離污染環(huán)境,進行長期家庭氧療(LTOT),盡管肺結構的改變不可能恢復到原狀,平時也應有意識地多做一些鍛煉呼吸耐力的運動,比如呼吸操以改善肺功能,令患者閉嘴,鼻子吸氣,然后把嘴縮小縮唇吐氣,盡量將呼氣時間延長,慢慢吸氣、吐氣,每天練10分鐘。
1.5療效評定使用便攜式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儀在干預前后連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同時監(jiān)測心率、呼吸和血壓的變化,并對評價指標包括呼吸功能進行檢測2結果
2.1霧化吸入對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飽和度的影響見表1。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統(tǒng)稱,具有不可逆性氣道阻塞特點。臨床治療時多輔的利用霧化吸入方式,不僅有助于藥物吸收,還可通過霧化作用稀化痰液、消除炎癥和水腫。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伴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霧化治療過程中會引起劇烈咳嗽、呃逆、支氣管痙攣、發(fā)音障礙及情緒緊張及失眠等不良反應,尤其當血氧飽和度下降后會加重患者缺氧,引發(fā)呼吸困難。缺氧是機體氧供與氧耗之間出現(xiàn)的不平衡,缺氧對機體有著巨大的影響,在嚴重的低氧狀況時會導致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加重疾病病情。
霧化吸入時血氧飽和度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霧化氣霧可稀釋吸入氣中氧濃度,造成肺泡氧分壓降低,加重缺氧,其次患者霧化吸入方法的掌握不夠自覺用力深呼吸使氧耗量增加,再者當霧化氣體吸入后,若患者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將進一步加劇氣道阻塞的程度,有研究也表明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疾病本身的生理病理特點也更容易出現(xiàn)血氧飽和度的下降,如COPD時肺泡通氣量和血流比例失調、膈肌疲勞、肺功能受損等等。此外,超聲霧化器所產生的霧粒直徑一般為3.7-10.5μm,肺部的沉積量很少,這也使得血氧飽和度下降。
由此可見,霧化吸入對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飽和度的影響是多方面綜合因素形成,自然臨床對策也應針對性的從多方面著手。霧化設備調整是硬件方面的對策,我們利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以氧氣作為驅動力,利用高速氧流造成的負壓直接將液滴撞擊成微小顆粒,使藥液霧化并推動霧化顆粒進入氣道深部,有效的阻止了SaO2下降,研究表明,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時霧化顆粒小減少了濕化氣對呼吸道的阻力,避免了呼吸肌疲勞,面罩吸氧也使吸入氣中的氧濃度明顯提高[1]。霧化治療時相關護理的積極施行是軟件方面的對策,實踐中我們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最大可能通暢呼吸道,并在整個治療過程對患者進行疾病宣教,指導患者呼吸,對不適應難以堅持者采用間歇吸入法。實踐中我們還會到,霧化藥物的使用也對患者血氧飽和度有一定影響,因此我們在常規(guī)沐舒坦注射液基礎上加入硫酸沙丁胺醇霧化溶液,緩解呼吸痙攣,加大血氧的吸入[2]。此外平時的呼吸康復必不可少,康復干預有利肺功能恢復。在此應該注意的是,霧化吸入時不可放棄氧療,因為長期氧療能穩(wěn)定或抑制肺動脈高壓的發(fā)展,糾正低氧血癥,還能使紅細胞壓積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
綜上,霧化吸入對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飽和度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及護理措施,有利于阻止血氧飽和度的下降,使霧化吸入完整持續(xù)進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預后,具有積極臨床價值。參考文獻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由于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促進知識構建,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是小班化實驗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2011年3月份,我市在六所小學開展了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我校是小班化實驗共同體學校之一。我校申報的實驗課題是“農村小班化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本文主要從數(shù)學課堂的角度闡述研究的過程及結果。
二、主要調研方法
本調研主要采用觀察法。我們按照教育科研觀察法的操作要求,通過對調研對象進行課堂觀察獲得基礎資料,再進行定量分析。
1.編制調查分析表
2.確定觀察對象
調研期間,我們在學校開展的小班化實驗研討課中選擇了三節(jié)課作為觀察對象,由專人進行課堂實錄整理。具體為:周老師的《圓的周長》,夏老師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馬老師的《100以內數(shù)的認識》,這樣基本反映了常態(tài)背景下的小班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通過對這三節(jié)課的觀察研究,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改進策略。
3.觀察并整理數(shù)據(jù)
利用上表,進行課堂調查,計算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的狀況,以及各子項參與合作學習的人數(shù)及百分比,填寫《農村小班化小組合作學習記錄表》。
4.結果研究
三、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分析
1.小組活動缺乏實質的合作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如在周老師的《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中,在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其學習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究其原因,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還沒有形成,合作學習的策略有待訓練和培養(yǎng),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及時提醒和指導每個組的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和交流。
2.小組中困難學生的學習落不到實處
調查發(fā)現(xiàn),小班化的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在合作過程中困難學生由于學習能力的限制,在學習上跟不上節(jié)奏,他們往往成了聽眾,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從好學生那里直接獲得合作的成果。
3.小組成員缺少互動、互助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如夏老師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課,教師把若干個小長方體分給學生,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怎樣擺表面積最少時,個別學生把學具全部拿去,不讓其他同學擺,缺乏合作意識。
4.教師在小組合作前沒有講清合作要求及意圖
教師對教材重點內容編排意圖的理解和設計是影響合作學習非常重要的因素。如馬老師的《100以內數(shù)的認識》這一課,按照教材的編排意圖,數(shù)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數(shù),數(shù)出10根捆成一捆,數(shù)出10捆。但是,馬教師在教學時,在學生四個人一組合作數(shù)出100根小棒后,讓每個小組的代表匯報自己小組數(shù)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數(shù)的。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匯報自己是1根1根、2根2根、5根5根……數(shù)的,然后教師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了,就匆忙結束合作學習,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際上這是教師沒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和重點,沒有很好地設計怎樣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沒有向學生說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學生最終沒有體會數(shù)數(shù)的根據(jù)是十進制計數(shù)法,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5.評價重整體、輕個體
我們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時,認為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這可能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師引向一個誤區(qū):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把評價和獎賞過多放在小組整體上,從而忽略了個體的發(fā)展。當然,研究者知道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它是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問題是:教師怎樣才能處理好小組合作與個體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呢?
四、解決上述問題的策略
對于大部分小學數(shù)學教師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新事物,小班化的實驗在我校更是剛剛開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要研究怎樣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去克服這些障礙,使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1.認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及小班化的理論,更新教育觀念
小班化的核心理念是“面向每一個”。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由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向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真正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筆者通過這三節(jié)課的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探究學習和算法多樣化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數(shù)學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以及小班化所提出的理念,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2.處理好個人與小組的關系
在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我們提出在合作學習之前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
3.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系
任何教學組織形式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要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xiàn)。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小組合作學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yǎng)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一、合理分組。保障合作學習順利開展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和英語學科特點,可以采用以下三種形式。
(1)按座位就近分組。按座位就近組合,就是按班級正常的座位,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根據(jù)具體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與partner進行Painwork,或每組一般4人左右的Groupwork。這種合作小組的組合形式,無需將學生分出層次、重新調整座位,因此操作起來比較簡便。
(2)依學生特質分組。學生特質大致上可分為英語學習成績、能力傾向、性格、愛好、年齡、性別等。教師可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使組內成員之間存在一定的互補性,合理搭配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不同小組的總體水平保證基本一致,利于全班各小組間開展公平的競爭和評價。
(3)以任務為中心臨時拼組。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組合是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按個人興趣自由組合,一般以4至6人為宜。以這種方式組合而成的學習小組往往是同質組合,小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
(4)適時變更小組成員。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學生。有些學生可能不喜歡與被分的同一組的某個同學合作,這樣的話,教師要及時調整,否則會影響到整個合作學習小組的良性發(fā)揮。一般以4-5周調換一次或每學期換2-3次為理想。
二、制定有效的合作學習量規(guī)。培養(yǎng)合作學習習慣
小組活動應該是各成員共同承擔任務,共同完成任務和共同分享合作成果。但在實際情況中,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參與的機會明顯較多,而另一些學生則習慣于當聽眾,很少或從不發(fā)表個人意見。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學的合作學習量規(guī),培養(yǎng)良好的、積極的合作學習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首先教師要闡明小組的整體性,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內的職責,為整個小組的成功貢獻力量;讓他們明晰如果小組內有一人掉隊,將會影響整個小組的成績。第二,教師要在小組內設小組長,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成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小組長可以輪換制,使每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第三,要求使用英語溝通。教師可在教室里張貼常用語匯表和常用日常交際用語,幫助學生開口,從而防止用漢語交流的情況。第四,小組活動展示時要規(guī)范,如:聲音響亮;語音語調準確;儀態(tài)自然大方等。
三、設計科學的學習任務。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
教師對合作學習任務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影響著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沒有科學的合作學習任務,就會導致學生的交流缺乏真正的意義,甚至出現(xiàn)用漢語交流的現(xiàn)象。因此,在下達合作學習任務之前,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1)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小組活動內容。(2)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huán)境條件等,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次數(shù)和時間。(3)教師設計合作學習任務的難度要適當。
四、教師要正確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一、化學文摘號(CAS號)
(一)具有CAS號的物質
CAS號對應的有關標識信息以權威數(shù)據(jù)庫為準(如SciFinder數(shù)據(jù)庫、CA光盤版數(shù)據(jù)庫、紙質版CA等CAS所屬的產品或權威的相關數(shù)據(jù)庫)。當已知申報物質CAS號存在被代替、刪除等情況時,應予以提供。
(二)無CAS號的物質
經查證確認不具有CAS號的物質,不需要提供CAS號。對于正在申請CAS號的物質,申報單位應在CAS號申請完成后及時提交登記中心該物質的CAS號信息,包括CAS號、CA索引名稱(CA Index Name)、全部其他名稱(Other Name)、分子式和結構式。
二、名稱
申報物質的名稱包括中/英文化學名稱、中/英文類名和其他名稱?;瘜W名稱和類名的中英文應相互對應。
(一)中文名稱
1.具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
具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應按照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命名原則》(1980版)、《有機化學命名原則》(1980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高分子化學命名原則》(2005版)、國家標準《化學品命名通則》(GBT 23955),或參照現(xiàn)行的IUPAC命名規(guī)范文件,對各類化學物質進行命名。
2.無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
無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有CAS號的物質:可參考CA索引名稱命名中文名稱,但必須符合中文命名規(guī)范基本要求。
(2)無CAS號的物質
聚合物:參照《高分子化學命名原則》。已知重復結構單元的,采用結構基礎命名法命名;未知重復結構單元的,采用來源基礎命名法命名。來源基礎命名的表述形式一般為:單體1與單體2(單體3……和最后一個單體)的聚合物。
多步聚合的聚合物應分層次描述名稱,不同層次應使用括號分開。
混合物: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學品命名通則》(GB/T 23955)命名。
反應產物:按照來源基礎命名,表述形式為:反應物1與反應物2(反應物3……和最后一個反應物)的反應產物。
多步反應的反應產物應分層次描述名稱,不同層次應使用括號分開。
來源于生物的化學物質或材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學品命名通則》(GB/T 23955)命名。
染料和顏料:采用C.I.(顏料索引)名稱(有明確結構的染料和顏料除外)。
3.中文命名的一些注意事項
(1)學科中約定的名稱可作為物質名稱;
(2)中文名稱中不允許出現(xiàn)空格;連字符“-”使用要符合化學物質命名的基本原則,不能隨意增減;
(3)名稱中所有的數(shù)字、英文字母、括號、連字符、撇等符號均應采取半角格式;
(4)有些特殊字符應使用斜體,如前述聚合物中的“α”、“ω”等;
(5)對于復雜的描述性名稱,應采用括號表示不同層次,以便于識別與閱讀。
(二)英文名稱
應按照現(xiàn)行的IUPAC命名規(guī)范命名,或者使用CA 索引名稱。其他英文名稱、俗稱、慣用名和行業(yè)內名稱等,可以保留作為“其他名稱”。
(三)類名
新化學物質常規(guī)申報登記時要求標識信息保密的,應給出中文類名和英文類名,此類名可用于新化學物質審批公示、公告、登記證,以及被公布列入《中國現(xiàn)有化學物質名錄》時使用。中文類名應參照《新化學物質申報類名編制導則》(HJ/T 420―2008)編制,英文類名根據(jù)中文類名翻譯編制。
三、分子式
應正確表述分子中各元素及其排列順序和下標。
(一)無機物
按照單質、化合物(酸、堿、鹽等)、配合物等結構組成的基本規(guī)范來表述。
(二)有機物
按照合并分子中同類元素的方式表述,不按照官能團方式表述。表述元素順序按照C、H以及其他元素(按字母順序)。
(三)有機金屬化合物、有機鹽
參照無機物分子式表述。對于結構或局部結構不確定的,采用“有機物分子式•x金屬元素符號”方式表述,其中“有機物分子式”為完整的分子式;“•”為中圓點(不能是小數(shù)點);“x”為構成系數(shù),可以是整數(shù)或分數(shù)。
(四)聚合物
按照重復單元、結構單元或單體方式表述,形式如下:
1.重復單元方式:(重復單元分子式)x,其中“x”為下標,括號需使用半角括號;
2.結構單元方式:(結構單元分子式) x,其中結構單元內各組分單元間用中圓點“•”連接;
3.單體方式:(各單體完整分子式)x,其中各單體分子式間用中圓點“•”連接。
若聚合物具有非來自于聚合物單體的封端基團,應在聚合物分子式前后加上封端基團的分子式。
(五)混合物
按照組成成分方式表述,各組成成分的完整分子式間用“+”連接。
(六)反應產物
按照反應物方式表述,各反應物的完整分子式間用“•”連接。
(七)來源于生物的化學物質或材料
一般屬于沒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組成繁雜、結構復雜,可不提供分子式。若有已知的確定成分,應給出已知成分的分子式,各已知成分分子式間用“+”連接,后接“+W99”表述其余未知成分。
(八)染料和顏料
一般屬于沒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結構較為復雜,可不提供分子式。但對于已知分子結構的物質,應按上述規(guī)定給出分子式。
四、結構式
(一)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
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應使用ChemDraw軟件繪制(下同)準確、完整的結構式。然后在ChemDraw界面復制結構式并直接粘貼到申請表Word文件的相應欄目中,不要另存為圖片文件后再插入Word文件。
(二)主體結構唯一確定但局部結構不確定的物質
已經明確的主體結構應繪制其結構式,不確定鍵接位置的局部結構或局部結構可變的部分,應采取不定位置結構的表示方式或注釋、文字說明的方式表述。例如,苯環(huán)上取代基位置不確定時,可以從苯環(huán)中心引出垂直于苯環(huán)某一邊的鍵的方式來表示;局部結構沒有確定的分子結構時,可以用中文或名稱代替。存在多種不同結構形式時,應給出主要成分的物質結構式,并注明其為典型的結構形式,作為參考結構式。
具有明確重復單元或結構單元的聚合物,應繪制出其結構式,并在結構式左右兩邊加上括號,在右括號外加注“x”。若有非來自于聚合物單體的封端基團,應將封端基團的結構式繪制在括號兩側,并用鍵接線通過括號連接。
(三)結構不確定的物質
聚合物(具有明確的重復單元或結構單元的除外)、反應產物、混合物等無唯一、確定結構的物質體系,應按照各單體、反應體、組分在物質名稱中出現(xiàn)的次序,依次繪制各單體、反應體、組分的結構式。當其中某單體、反應體、組分沒有確定結構式時,可以用中文或英文名稱代替。對于聚合物,各單體間用“•”連接,并在結構式左右兩邊加上括號,在右括號外加注“x”;對于反應產物,各反應體間用“•”連接;對于混合物,各組分間用“+”連接。多步反應的物質體系,應分層次用括號括起來。
(四)對結構式的其他要求
1.不接受Newman投影式作為結構式。
2.含有雙鍵順反異構、手性分子中心等的物質,其結構式中應包含相應的立體結構信息,標識字母用斜體。表示立體結構時應正確使用楔形線、虛線、實線等。
【關鍵詞】 補陽還五湯; 生物堿; 苷; 三七總皂苷; 血漿藥理學; 血管平滑肌細胞; 細胞增殖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lasma containing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 a compou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effective components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and 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TSPN) o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in vitro.
Methods: VSMC proliferation was induced by incubating VSMCs with PDGFBB.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lank plasma on the VSMC proliferation and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containing BYHWD, its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TSPN and atorvastatin were detected by using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containing drugs for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s. Then, MTT and flow cytometry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plasma containing BYHWD, its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TSPN and atorvastatin on VSMC 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cell cycles.
Results: VSMC proliferative activity was enhanced obviously after PDGFBB stimulation. The cell number in G0/G1 phase was decreased and the cell quantity in G2/M and S phases was increased following PDGFBB stimulation. Compared with PDGFBB stimulation group, VSMC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PDGFBB in plasma containing BYHWD, its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TSPN and atorvastatin groups was inhibited. In all plasma containing drug components groups, the cell number of G0/G1 phase was higher and the cell quantity of G2/M and S phases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DGFBB stimulation group.
Conclusion: BYHWD and its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have similar roles of resisting VSMC proliferation to TSPN and atorvastatin.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may be the major effective substances of antiVSMC proliferation in BYHWD.
Keywords: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lkaloids; glycoside; 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lasma pharmacology;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cell proliferation
血清藥理學方法是給動物灌服中藥或復方一定時間后,取其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一種方法[1]。盡管血清藥理學方法在中藥和復方藥理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受到關注。在制備血清時由于血液凝固等的影響,血清藥理學方法并不符合中藥在體內的真實過程,含藥血清中的“藥效物質”可能并不能正確反映中藥的有效成分。因而有人提出了用含藥血漿進行中藥或復方體外實驗的“血漿藥理學(plasma pharmacology)”方法[2],這種方法有可能成為中藥藥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補陽還五湯(Buyang Huanwu Decoction,BYHWD)為中醫(yī)藥治療腦缺血、缺血性心臟病的有效方劑。我們的研究表明,該方中的生物堿、苷類組分為其主要的有效組分。該方及其有效組分生物堿和苷可抑制大鼠主動脈球囊導管損傷后血管內膜的增生,降低增生內膜中增殖細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yclin D1、cyclin E和細胞外基質成分Ⅰ型膠原(collagen Ⅰ,ColⅠ)、纖聯(lián)蛋白(fibronectin, FN)的表達,能抑制血管內膜損傷后血管平滑肌細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細胞周期的激活,阻抑細胞增殖,抑制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和促進其降解[3,4]。三七總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SPN)是從中藥五加科植物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干燥根中提取的皂苷類有效組分,是三七的主要藥理活性成分,在三七中含量高達8%~12%,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參皂苷Rg1(ginsenoside Rg1)、人參皂苷Rb1(ginsenoside Rb1)和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等。研究表明,TSPN可顯著抑制高脂血清對VSMC的促增殖作用[5],抑制主動脈球囊損傷血管內膜增生模型大鼠血管內膜增生,降低增生內膜中cyclin D1、cyclin E和FN的表達,增強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達,提示TSPN可抑制血管內膜損傷后VSMC的過度增殖,減少ECM的沉積[6]。由于VSMC在血管增殖性病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為了進一步闡明補陽還五湯、補陽還五湯有效組分及TSPN的作用環(huán)節(jié),本研究采用血漿藥理學方法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誘導的VSMC增殖模型,研究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有效組分和TSPN對VSMC增殖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 實驗動物 SpragueDawley大鼠,由湖南省衛(wèi)生防疫站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質量120~150 g,雌雄各半,合格證號為醫(yī)動字第20010號。飼養(yǎng)在室溫18~20 ℃,濕度65%~70%的環(huán)境中,自由飲水進食。
1.1.2 實驗試劑 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yǎng)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和胰蛋白酶(1︰250)購自美國Gibico公司。DMEM培養(yǎng)基以超純水配制,過濾除菌,-20 ℃保存。胰蛋白酶以超純水配成0.25%溶液,過濾除菌后分裝,-20 ℃保存。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xiàn)BS),購自杭州四季青試劑公司,56 ℃滅活補體30 min,過濾除菌后分裝,-20 ℃保存。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PDGFBB和二甲基亞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均購自Sigma公司。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RNA酶抑制劑(RNase inhibitor),均購自北京鼎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1.1.3 實驗藥物 補陽還五湯由黃芪60 g、赤芍9 g、川芎6 g、當歸9 g、地龍9 g、紅花9 g、桃仁9 g組成。按我們以往的方法[4]提取原方水提取物和其有效組分生物堿、苷。補陽還五湯生藥濃度為1 g/mL。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各提取物中有效物質的含量。苷類組分中黃芪甲苷含量為1.40 mg/g,芍藥苷為19.11 mg/g,苦杏仁苷為17.92 mg/g;補陽還五湯中含黃芪甲苷0.38 mg/g,芍藥苷1.16 mg/g,苦杏仁苷0.90 mg/g;生物堿類組分中川芎嗪含量為6.00 mg/g;補陽還五湯中川芎嗪含量為0.01 mg/g。以去離子蒸餾水將苷類有效組分配成苷含量為0.71 g/mL的溶液,將生物堿類有效組分配成生物堿含量為0.08 g/mL的溶液待用。
TSPN,購自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為071119。經檢驗,TSPN為淡黃色無定形粉末,味苦微甜,易溶于水。用薄層色譜鑒別,具有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的特征性斑點,水溶液pH 6.1。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其主要有效成分[6],可見到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的特征性色譜峰,含人參皂苷Rg1 50.4%,人參皂苷Rb1 30.9%,三七皂苷R1 12.5%。
阿托伐他?。╝torvastatin),10 mg/片,Godecke GmbH生產,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分裝,批號為080117。臨用時以去離子蒸餾水配成2 mg/mL混懸液。
1.2 實驗方法
1.2.1 大鼠主動脈VSMC的培養(yǎng)和鑒定
1.2.1.1 原代細胞培養(yǎng) 采用組織貼塊法培養(yǎng)原代細胞。每次取大鼠2~3只,處死,75%酒精消毒,切開胸腹部,無菌條件下分離胸腹主動脈,以Hank’s液洗凈,剪去血管外小分支。移入含20% FBS的DMEM中,剪開血管腔,以鑷子輕輕擦拭內膜層3~5次去除內皮細胞。然后將血管放入DMEM中(含20% FBS),剪碎血管至1 mm2左右大小。將組織塊轉入培養(yǎng)瓶中,均勻貼壁,組織塊間距為0.5 cm。蓋好瓶蓋,輕輕翻轉培養(yǎng)瓶使瓶底朝上,并向瓶內注入適量含20% FBS的DMEM液,于37 ℃、5% CO2培養(yǎng)箱內放置4~5 h,使組織塊干涸,并與瓶底貼附。然后將培養(yǎng)瓶慢慢翻轉平放,使組織塊完全浸入培養(yǎng)液中,繼續(xù)靜置3~5 d。待有細胞從組織塊周圍游離出后,采用半量換液方式換液,2~3 d換液1次,待原代培養(yǎng)2~3周至細胞長成致密單層即可傳代。
1.2.1.2 細胞傳代及培養(yǎng) 取原代生長的VSMC,以Hank’s液洗滌后,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以FBS終止反應,DMEM洗滌后,以含20% FBS的DMEM制成106/mL細胞懸液進行傳代培養(yǎng),以1︰2的比例傳代。
1.2.1.3 細胞鑒定 實驗用4~6代VSMC。用免疫細胞化學法測定VSMC α平滑肌肌動蛋白的表達,進行細胞鑒定。
1.2.2 含藥血漿的制備 按文獻方法[7]將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阿托伐他汀組、補陽還五湯組、生物堿組、苷組和TSPN組,每組10~12只??瞻捉M灌胃等量蒸餾水(給藥體積為10 mL/kg),補陽還五湯組灌胃補陽還五湯(生藥量22.2 g/kg),生物堿組灌胃生物堿類有效組分(1.66 g/kg),苷組灌胃苷類有效組分(14.2 g/kg),TSPN組灌胃TSPN(200 mg/kg),阿托伐他汀組灌胃阿托伐他?。?0 mg/kg)。每天給藥兩次,分別在上午9時和下午4時。連續(xù)灌胃7次后,于末次給藥后2 h,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頸總動脈取血,以1.5% EDTANa2抗凝(血液︰抗凝劑=9︰1),4 ℃、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漿。將各給藥組各鼠血漿等量混合即為含藥血漿,空白組各鼠血漿等量混合即為空白血漿。過濾除菌后分裝,-70 ℃保存。
1.2.3 空白血漿對VSMC生長的影響 采用MTT法測定。VSMC培養(yǎng)于96孔培養(yǎng)板,然后以無血清DMEM培養(yǎng)24 h使細胞生長同步化于G0期,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空白血漿(終濃度為0%、1%、5%、10%、15%、20%、25%),每孔總體積200 μL。培養(yǎng)24 h后,加入MTT(5 mg/mL)20 μL,4 h后傾去培養(yǎng)液加入DMSO 200 μL,振蕩10 min后酶標儀上檢測490 nm處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計算空白血漿對VSMC生長的抑制率(inhibitory rate,IR):IR=[1-(實驗組OD值/空白組OD值)]×100%??瞻籽獫{的每個濃度在同一培養(yǎng)板上重復5次。取IR<20%的血漿濃度作為對細胞正常生長無影響的濃度。
1.2.4 含藥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測定 采用MTT法測定各含藥血漿對VSMC增殖抑制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各含藥血漿分為無血漿空白對照組,PDGFBB刺激組,終濃度分別為1%、5%、10%和15%的血漿組。VSMC培養(yǎng)于96孔培養(yǎng)板,然后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使細胞生長同步化于G0期,再分別加入不同終濃度的各含藥血漿。3 h后加入PDGFBB(終濃度10 ng/mL),總體積為200 μL。培養(yǎng)24 h后,加入MTT(5 mg/mL)20 μL,4 h后傾去培養(yǎng)液加入DMSO 200 μL,振蕩10 min后檢測490 nm處OD值。各含藥血漿的每個濃度重復5次,IR=[(PDGFBB刺激組OD值-含藥血漿組OD值)/(PDGFBB刺激組OD值-無血漿空白對照組OD值)]×100%。以含藥血漿濃度為自變量,IR為因變量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求出各含藥血漿抑制50% VSMC增殖的濃度(IC50)。
1.2.5 PDGFBB誘導的VSMC生長曲線的測定 采用MTT法。VSMC培養(yǎng)于96孔培養(yǎng)板,然后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使細胞生長同步化于G0期。實驗設為無血漿空白對照組、PDGFBB刺激組、空白血漿組、阿托伐他汀含藥血漿組、補陽還五湯含藥血漿組、生物堿含藥血漿組、苷含藥血漿組和TSPN含藥血漿組。無血漿空白對照組每孔加入200 μL培養(yǎng)液。PDGFBB剌激組加入180 μL培養(yǎng)液,3 h后加入PDGFBB(終濃度10 ng/mL)20 μL??瞻籽獫{組和各含藥血漿組分別加入160 μL培養(yǎng)液、20 μL空白血漿或含藥血漿(終濃度為10%,各含藥血漿終濃度約為各含藥血漿的IC50),3 h后加入PDGFBB 20 μL。37 ℃、5% CO2繼續(xù)培養(yǎng)。分別于0、12、24、48 h后取出培養(yǎng)板,每孔加入20 μL MTT(5 mg/mL),繼續(xù)37 ℃、5% CO2孵育4 h。吸除培養(yǎng)板各孔液體,每孔加入200 μL DMSO并震蕩10 min,測定各孔490 nm OD值,以OD值反映VSMC的增殖活性。
1.2.6 VSMC細胞周期的測定 將培養(yǎng)細胞分為無血漿空白對照組、PDGFBB刺激組、10%空白血漿組、10%阿托伐他汀含藥血漿組、10%補陽還五湯含藥血漿組、10%生物堿含藥血漿組、10%苷含藥血漿組和10% TSPN含藥血漿組。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使細胞同步化于G0期,然后分別加入各含藥血漿,3 h后除無血漿空白對照組外各組均加入PDGFBB(終濃度10 ng/mL),培養(yǎng)24 h后用流式細胞分選術測定VSMC細胞周期。取約1×106個細胞/mL,用75%酒精固定后用PBS洗一遍,室溫、避光下PI染色(含PI 50 μg/mL,RNase inhibitor 100 μg/mL,0.1% Triton X100),至少30 min后上機測定,流式細胞儀(型號FACSCalibur,美國BD公司生產)上檢測各細胞周期的百分率,CellQuest軟件分析結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實驗結果數(shù)據(jù)采用x±s表示。多組間均數(shù)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方差齊者用LSD法檢驗,方差不齊者用Dunnet’s T3法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VSMC鑒定 倒置顯微鏡下,培養(yǎng)的VSMC貼壁生長,細胞呈長梭形,放射性生長,細胞胞質透明,相互融合在一起。成束的細胞平行排列,呈鋪路石樣“峰谷”狀生長。可見到VSMC胞漿中α平滑肌肌動蛋白呈陽性表達,純度達90%以上。表明培養(yǎng)的細胞為VSMC。
2.2 空白血漿對VSMC生長的影響 隨著濃度的增加,空白血漿對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漸增強,當空白血漿濃度達20%時,其對VSMC增殖的抑制率為39.41%,表明空白血漿對VSMC生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空白血漿濃度為15%時,對VSMC增殖的抑制率為16.99%。故在實驗中所用血漿的濃度不超過15%。見圖1。
圖1 空白血漿抑制VSMC生長的抑制曲線(略)
Figure 1 VSMC growthinhibitory curve of blank plasma
2.3 各含藥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的IC50 各含藥血漿可以顯著抑制由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隨著濃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強,各含藥血漿的IC50均為10%~15%,各含藥血漿IC50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確定各含藥血漿的加入濃度均取10%。見表1和圖2。
2.4 各含藥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的影響 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各組VSMC增殖活性逐漸增強,其中以PDGFBB刺激組VSMC增殖活性最強,PDGFBB刺激組12~48 h時的增殖活性顯著高于無血漿空白對照組(P<0.05)??瞻籽獫{組的細胞增殖活性也較強,在12~48 h時也顯著高于無血漿空白對照組(P<0.05),但其增殖活性略低于相應時間點的PDGFBB刺激組(P<0.05),表明空白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有輕微的抑制作用。各含藥血漿組VSMC增殖活性降低,在12~48 h時均顯著低于空白血漿組(P<0.05),表明各含藥血漿能抑制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各含藥血漿組VSMC增殖活性在12~48 h時均高于無血漿空白對照組(P<0.05),表明各含藥血漿并不能完全抑制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各含藥血漿組VSMC增殖活性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終濃度為10%的含藥血漿在24~48 h時均可抑制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因此,確定在以下的實驗中含藥血漿的作用時間為24 h。見表2。
2.5 各含藥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細胞周期的影響 PDGFBB刺激組與無血漿空白對照組比較,G0/G1期細胞數(shù)顯著減少(P
表1 各含藥血漿抑制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的IC50(略)
Table 1 IC50 of plasma containing various components on VSMC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PDGFBB
圖2 各含藥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的抑制曲線(略)
Figure 2 VSMC growthinhibitory curves of plasma containing various components induced by PDGFBB
A: Plasma containing alkaloids; B: Plasma containing glycosides; C: Plasma containing BYHWD; D: Plasma containing TSPN; E: Plasma containing atorvastatin.
表2 各含藥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的影響(略)
Table 2 Effects of plasma containing various components on VSMC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PDGFBB
*P
表3 各含藥血漿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細胞周期的影響(略)
Table 3 Effects of plasma containing various components on VSMC proliferative cycle
*P
3 討論
3.1 用含藥血漿進行中藥及復方體外實驗的可行性 在研究藥物的作用時,常采用體外實驗。由于中藥和復方復雜的化學成分及其代謝過程,利用中藥粗提物直接加入體外實驗體系進行實驗,常影響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1987年,日本學者Iwama等[8]首先報道了用動物含藥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藥理學方法,是一種給動物灌服中藥或復方一定時間后,取其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方法。認為進入動物血液的是含有真正有效成分的“中藥提取物”(包括中藥的固有成分及其代謝產物,以及它們在吸收后作用于機體產生的生理活性物質)。這種方法被命名為“血清藥理學(serum pharmacology)”方法,是研究中藥或復方藥理作用的一個實用的體外實驗系統(tǒng),不僅能反映中藥中可吸收部分的直接作用,還能反映藥物成分在體內形成的代謝產物和藥物誘生的機體內源性活性物質的作用,更接近藥物在體內環(huán)境下產生的真實過程,為從細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中藥藥理作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其后,對這種實驗方法的條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實驗對象的選擇、給藥劑量的確定、給藥方案、采血時間、血清的處理等方面日趨規(guī)范。
盡管血清藥理學方法在中藥和復方藥理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受到關注[2]。其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給動物灌服中藥后,被胃腸道吸收的中藥成分首先進入血液,更確切地說,是進入血漿。但血漿并不等同于血清,血清是血液凝固后去除纖維蛋白與血細胞后留下的液體。在血液凝固過程中,除凝血系統(tǒng)激活外,同時還伴有抗凝系統(tǒng)、纖溶系統(tǒng)、抗纖溶系統(tǒng)、補體系統(tǒng)以及激肽系統(tǒng)發(fā)生不同程度活化,故血清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去纖維蛋白的血漿。由于血液凝固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吸收入血的某些中藥成分降解,或使某些本無活性的中藥成分水解成有活性或毒性的成分,故含藥血清中的藥物成分并不一定反映的是中藥進入血液中的成分。因此血清藥理學方法不能視為符合中藥在體內的真實過程。
(2)凝血過程有一系列酶生成,這些酶可能降解某些中藥成分,也可能使某些本無作用的原形成分經過降解而產生一定的活性。同時,在制備血清的過程中,有些成分可能與血細胞和血漿蛋白結合或吸附,在去除纖維蛋白和血細胞以及滅活血清時,必然導致部分中藥成分和中藥引起體內釋放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質損失。因此,血清藥理學方法可能并不能正確反映中藥的有效成分。
(3)凝血過程中產生的凝血酶可刺激血小板與白細胞釋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質,所以正常血清具有明顯生物活性。因此,血清藥理學方法可能并不能正確排除正常血清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藥理研究的理想方法是使用單體化合物進行實驗。但在當前條件下,大多數(shù)中藥及復方難以做到這一點。因此半體內實驗在中藥藥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血清藥理學方法存在一些弊病,而血漿是血液在抗凝條件下去除血細胞的液體,吸收入血的中藥成分就在其中。采用HPLCMS指紋圖譜分析方法,觀察到含藥血清喪失了大部分中藥極性成分,但含藥血漿卻保留了大部分中藥成分[2]。由于它未發(fā)生凝血反應,可以避免由此帶來的對中藥作用的干擾效應。因此,血漿藥理學方法有可能成為中藥藥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研究采用血漿藥理學方法研究了補陽還五湯和其有效組分及TSPN對體外培養(yǎng)的VSMC增殖的影響。結果表明,空白血漿對VSMC生長和細胞周期具有輕微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在制備血漿時,由于使用EDTANa2作為抗凝劑,而EDTANa2具有較強的絡合Ca2+的作用,從而影響VSMC生長。這提示在制備含藥血漿時,應進行抗凝劑選擇的研究,以盡可能排除血漿制備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各含藥血漿與空白血漿比較,均可顯著抑制VSMC生長,表明采用含藥血漿進行體外實驗對于評價中藥或復方的作用是可行的。
3.2 補陽還五湯和其有效組分及TSPN對VSMC增殖的影響 中膜VSMC遷移到內膜下層并異常增殖是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管再狹窄等血管增殖性病變的共同細胞病理基礎,抑制VSMC的異常遷移、增殖,阻抑血管損傷后內膜增生是治療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關鍵[9]。已有的研究表明,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降血脂藥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等可對抗VSMC增殖,從而延緩血管增生性病變的發(fā)生[10,11]。因而,進一步尋找可以從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影響VSMC增殖的藥物,具有重要的意義。中藥及復方具有多成分、多效應的特點,對于復雜疾病的成因和發(fā)展可以進行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的調節(jié),這種作用特點符合VSMC異常增殖的原因和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顯示[12,13],多種植物藥及有效成分具有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對PCI后血管再狹窄可進行有效的防治。但目前中藥的研究還存在制劑較粗糙、質量不穩(wěn)定、作用機制不明確等缺點。因此,進一步開展中藥及其有效成分抗血管再狹窄的研究,對尋找作用明確、成分相對清楚、質量可控的中藥及其復方制劑,提高中醫(yī)藥療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表明,PDGFBB剌激后,VSMC增殖活性顯著增強,G0/G1期細胞數(shù)減少,G2/M期和S期細胞數(shù)增多。表明在PDGFBB剌激后,VSMC細胞周期啟動,細胞增殖增快。與PDGFBB剌激組比較,空白血漿可使G0/G1期細胞數(shù)增多,G2/M期和S期細胞數(shù)減少。這可能是血漿中含有的抗凝劑EDTANa2對細胞生長的影響所致。陽性對照藥阿托伐他汀含藥血漿可抑制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增加G0/G1期細胞數(shù),減少G2/M期和S期細胞數(shù)。表明阿托伐他汀對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補陽還五湯含藥血漿、有效組分生物堿含藥血漿、苷含藥血漿和TSPN含藥血漿均可抑制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增加G0/G1期細胞數(shù),減少G2/M期和S期細胞數(shù)。表明補陽還五湯及其有效組分生物堿和苷均可抑制PDGFBB誘導的VSMC增殖。前期研究表明,補陽還五湯及其有效組分和TSPN可抑制大鼠主動脈球囊損傷后血管內膜增生,延緩血管再狹窄的發(fā)生[4,6],因而,抗VSMC增殖作用是補陽還五湯和TSPN延緩血管再狹窄病變的主要作用機制,生物堿和苷可能為補陽還五湯中抗VSMC增殖的主要藥效物質,補陽還五湯及其有效組分生物堿和苷具有與阿托伐他汀、TSPN相似的抗VSMC增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Xue J, Xie ML. Advances in methodology in serum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Zhong Cao Yao. 2003; 34(6): U009U011. Chinese.
薛潔, 謝梅林. 中藥血清藥理學的方法學研究近況. 中草藥. 2003; 34(6): 附009附011.
2 He SL, Ge JW, He R, Mei ZG. Doubt the validity of serum pharmacology, emphasize the ex vivo experiments on multiple levels. Zhongguo Yao Li Xue Tong Bao. 2005; 21(3): 277279.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賀石林, 葛金文, 賀蓉, 梅志剛. 質疑血清藥理學, 加強多層次半體內實驗研究.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05; 21(3): 277279.
3 Wu L, Zhang W, Li H, Zhang GM, Chen BY, Tang YH, Deng CQ. Effects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its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on aortic intimal hyperplasia and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n rats with aortic intimal injuries. J Chin Integr Med. 2008; 6(8): 836842.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吳露, 張偉, 李花, 張國民, 陳北陽, 唐映紅, 鄧常清. 補陽還五湯及其有效組分生物堿和苷對大鼠血管內膜損傷后主動脈內膜增生和增殖細胞核抗原表達的影響. 中西醫(yī)結合學報. 2008; 6(8): 836842.
4 Wu L, Zhang W, Li H, Chen BY, Tang YH, He FY, Deng CQ. Inhibition of aortic intimal hyperplasia and cell cycle protei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expressions by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J Ethnopharmacol. 2009; 125(3): 423435.
5 Lin SG, Zheng XL, Chen QY, Sun JJ. Effect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on increased proliferation of cultured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 stimulated by hypercholesterolemic serum. Zhongguo Yao Li Xue Bao. 1993; 14(4): 314316.
6 Wu L, Zhang W, Tang YH, Li H, Chen BY, Zhang GM, Deng CQ. Effect of 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 root” on aortic intimal hyperplasia and the expressions of cell cycle protei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rats. Phytomedicine. 2009 Sep 10. [Epub ahead of print]
7 Ma QL, Sun M, Yang TL, Li YJ, Tang CE, Peng ZY, He SL, Chen FP. Effects of Tongxinluo on cell viability and tissue factor in Ang Ⅱ 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07; 32(3): 48548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馬琦琳, 孫明, 楊天山侖, 李元建, 湯參娥, 彭振宇, 賀石林, 陳方平. 通心絡對血管緊張素Ⅱ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活力及組織因子的影響.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7; 32(3): 485488.
8 Iwama H, Amagaya S, Ogihara Y. Effect of shosaikoto, a Japanes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mixture, on the mitogenic activ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 a new pharmacological testing method. J Ethnopharmacol. 1987; 21(1): 4553.
9 Kim MJ, Park KG, Lee KM, Kim HS, Kim SY, Kim CS, Lee SL, Chang YC, Park JY, Lee KU, Lee IK. Cilostazol inhibit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growth by downregul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E2F. Hypertension. 2005; 45(4): 552556.
10 Peters S, Gtting B, Trümmel M, Rust H, Brattstrm A. Valsartan for prevention of 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of type B2/C lesions: the VALPREST trial. J Invasive Cardiol. 2001; 13(2): 9397.
11 Walter DH, Schchinger V, Elsner M, Mach S, AuchSchwelk W, Zeiher AM. 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on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Am J Cardiol. 2000; 85(8): 96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