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_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_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計算機網絡基礎8篇

時間:2023-02-13 16:53:3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計算機網絡基礎,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計算機網絡基礎

篇1

>>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淺析 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淺析 計算機網絡教學 淺談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 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概述 項目教學在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探究 借助Wireshark提高“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高職院?!坝嬎銠C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多元化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的應用 淺談《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 軍隊院?!坝嬎銠C網絡基礎”教學改革探討 中專計算機網絡基礎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討 淺議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教學改革 基于探究式的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的優(yōu)化 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探析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研究 淺析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Wireshark Network Analysis[EB/OL]. [2010-09-26]. .

[4] 耿祥義,張躍平. Java2實用教程[M]. 3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 張振榮,楊林峰,楊鋒. 基于探究式教學法的計算機網絡原理教學改革與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4):32-34.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ZHANG Hui-xiong, BAI Qi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篇2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

1.課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隨著因特網應用的不斷普及,網絡技術也在逐漸飛速發(fā)展。作為計算機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地位正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上世紀80年代,SUN公司的著名廣告詞說:網絡就是計算機。對于計算機專業(yè)來說,“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一般包括網絡互聯(lián)原理與技術、局域網、網絡體系結構、數據通信原理等內容。任何計算機專業(yè)都必須開設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尤其是網絡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在計算機各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校網絡專業(yè)開設的網絡相關課程主要有:《計算機網絡基礎》、《綜合布線》、《網絡設備調試》、《windows2003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局域網組網》等。其中,《計算機網絡基礎》是其他后續(xù)課程的理論基礎。

從我校網絡專業(yè)開始的相關課程可以看出,計算機網絡基礎是學生學習其他網絡專業(yè)課程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學好計算機網絡基礎,會對后續(xù)課程的學習產生影響。

2.課程教學方法上的問題和不足

2.1 TCP/IP協(xié)議的地位問題

在計算機網絡中,OSI參考模型只是個理論上的標準,TCP/IP才是事實的工業(yè)標準。現(xiàn)行的教材先分析OSI參考模型,再引出TCP/IP體系結構,使有些同學弄不清楚這兩者的重要性。弄不清楚這兩者的重要性,有些學生就會偏向重視OSI參考模型,注意分析里面深奧復雜的理論,不注重對TCP/IP的學習。不注重TCP/IP這個網絡基礎中最重要內容的學習,計算機網絡基礎中最重要的內容就無從掌握。

2.2理論分析多,實際訓練少

計算機網絡基礎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因為其實用性強,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強調實踐訓練。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網絡實踐訓練,才能真正掌握網絡中大量的原理和相關技術知識,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的設計和實現(xiàn),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傳統(tǒng)的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重理論,輕實踐。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只是注重給學生傳授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講到TCP/IP體系結構,很多教師會注重講解TCP/IP體系結構分成幾層,每一層次的功能是什么,每一層次包括哪些協(xié)議等,不注重通過一些實際的例子加深學生對此知識的掌握。這樣,雖然教師對TCP/IP體系結構的各個層次的作用和構成在理論上分析的比較透徹,但分析完了,缺少實例,造成學生覺得課堂所講內容難懂的局面。

2.3課堂教學枯燥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理論分析,課堂教學就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人只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學生也不例外。學生對這門課不感興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對計算機網絡的理論知識掌握的比較差,對實踐知識的掌握就更加無從談起。

2.4考核方法單一

傳統(tǒng)的計算機網絡基礎的教學,不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與應用能力。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一般為閉卷筆試。筆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這樣,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就會死記硬背大量枯燥的網絡基礎理論,造成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考試完了對所學內容全部忘記的情況。

3.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對于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一些改進措施如下:

3.1教學內容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先講OSI參考模型的理論,再由OSI引導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網絡知識,分析實際案例,讓學生能真正掌握網絡基礎中大量的原理和技術,并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的設計思想和實現(xiàn)方法,從而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講到TCP/IP中的一些協(xié)議的時候,教師除了要在理論上講明白此協(xié)議的作用,還要借助Sinffer等輔助工具抓包并且給學生分析數據包的具體結構,才能把通信過程展現(xiàn)出來。而且,我們應該盡可能的鼓勵學生學會使用這些工具,運用所學會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在網絡實驗中,教師還應該適當的安排一些網絡觀摩,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單位的機房,觀看一些常用的網絡設備,了解常用的網絡互聯(lián)方式。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更能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3.2注意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

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構筑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要點。采用的方法包括:a.在教學課件中引入音頻、視頻、flash等多媒體手段來演示一些相對抽象難懂的知識。比如對于分組的丟失和延遲、CSMA/CD協(xié)議、DNS等較為復雜和抽象的概念,用動畫和視頻演示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更加容易的掌握相關知識。b.精心編寫PPT教案。精心組織演示內容,做到圖文并茂,提綱挈領。便于老師的講授,也便于學生理解和自學。

3.3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相結合

傳統(tǒng)的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偏向理論,考試也是理論考試偏多。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能夠學以致用,理論考試應該和實踐考試相結合。理論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最基礎的網絡原理的掌握,比如網絡基礎體系結構各層的特點和作用、分類等。實訓考核可以考核學生對一些網絡設備使用的熟練情況。題目可以是網絡互連、簡單服務器的配置等。將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相結合,既讓學生重視了對理論的學習,又讓他們掌握了重要的職業(yè)技能。而且,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相結合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大的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持續(xù)關注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和學生交流,掌握學生對當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且通過學生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篇3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基礎;網絡體系結構;IP地址與子網劃分技術;C/S局域網

隨著IT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對網絡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計算機網絡教育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队嬎銠C網絡基礎》課程是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習網絡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夠具備網絡管理與維護的能力[1]?!队嬎銠C網絡基礎》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多而且復雜,現(xiàn)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一、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歷程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tǒng)是高度集中的,所有設備通過線路直接與中心計算機相連,后來出現(xiàn)了前端處理機和通信控制器,目的是減輕中心計算機的負擔。分組交換式的網絡稱為第二代網絡,這個時期的網絡產品互相獨立,之間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導致不同體系結構無法互連,不同廠家的設備無法互連。為了實現(xiàn)網絡大范圍的發(fā)展和不同廠家設備的互連,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標準框架―OSI/RM網絡參考模型,OSI/RM標志著第三代計算機網絡的誕生,此時的計算機網絡形成了一個開放式和標準化的網絡。第四代為互聯(lián)網時代,隨著Internet及局域網技術不斷成熟,出現(xiàn)了光纖及高速網絡技術,整個網絡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巨大的計算機系統(tǒng),網絡應用、網絡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2]。

二、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及分類

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tǒng)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互連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tǒng)、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xié)議的管理和協(xié)調下,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tǒng)稱為計算機網絡。按照拓撲結構的不同,可將計算機網絡分為:

1.總線型網絡

總線型網絡中的所有連網設備共用一條物理傳輸線路,連網設備通過專用的接頭接入線路。總線型網絡以令牌總線的通信方式進行數據傳輸。

2.星型網絡

星型網絡是以一臺交換機或者路由器為中心,通過設備纜線連接不同連網設備從而構成的網絡。星型網絡的通信方式采用集中訪問控制策略。

3.環(huán)型網絡

環(huán)型網絡中的連網設備通過轉發(fā)器接入網絡,每個轉發(fā)器僅與兩個相鄰的轉發(fā)器有直接的物理線路。環(huán)型網絡采用令牌環(huán)的通信方式進行數據傳輸。

4.樹型網絡

樹型網絡是在總線網上加上分支形成的一種層次結構,其傳輸介質可以有多條分支,但不形成閉合回路。樹型網絡通過根節(jié)點進行數據轉發(fā)。

5.網狀型網絡

網狀網絡中的任意兩個節(jié)點均有一條通信鏈路作為傳輸通道,它利用冗余的設備和線路來提高網絡的可靠性。

三、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由于主機之間進行通信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所以通過“分層結構”研究該過程。所謂分層結構就是指把一個復雜系統(tǒng)的設計問題分解成多個層次的局部問題,并明確規(guī)定每一層次所必須解決的局部問題。開放系統(tǒng)互連參考模型OSI從底層到頂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及應用層。

因為OSI七層參考模型的制定過程拖沓,協(xié)議體系結構過于復雜,層次功能重復太多,所以,得到廣泛應用的TCP/IP協(xié)議體系結構逐步成為廣大計算機廠商和計算機科學界共同遵循的標準。TCP/IP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這四層分別是:應用層、傳輸層、網際層和網絡接口層[2]。

四、IP地址與子網劃分技術

IP地址由32位的二進制數(1或0)組成,包括網絡號(包含地址類別)和主機號兩個部分。為了表示方便,國際上通行一種“點分十進制表示法”:即將32位地址分為4段,每段8位,組成一個字節(jié),每個字節(jié)用一個十進制數表示,每個字節(jié)之間用點號“.”分隔。常見的分類IP地址有A、B、C三類。A類地址第一個比特位為“0”;B類地址前兩個比特位為“10”;C類地址前三個比特位為“110”。

雖然IP編址可實現(xiàn)兩臺主機的通信,但它對IP地址的劃分不夠靈活。當用戶的網絡拓撲結構發(fā)生變動時,比如在原網內部增加了一個局域網絡,雖然用戶分配的主機號足夠使用,但仍需向IP地址管理部門申請一個新的網絡號,結構越是復雜的大型組織這樣的問題越是嚴重。而現(xiàn)有的兩級編址是無法解決的,為此,一種新方法應運而生―子網劃分。子網劃分技術將原來的IP地址中的主機號部分重新進行規(guī)劃,分成子網號和主機號兩個部分[3]。

五、構建C/S局域網

C/S局域網的特點:網絡中至少有一臺服務器;網絡中客戶端比較多;網絡管理安全性高,訪問資源受權限限制。

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tǒng)下,WWW服務器的配置過程:

1.進入Web站點創(chuàng)建向導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單擊“開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務管理器”,打開IIS界面。右擊服務器名稱,在彈出的菜單中單擊“新建”項,出現(xiàn)子菜單。

2.設定Web站點說明

單擊子菜單中“Web站點”項,出現(xiàn)一個向導提示,單擊“下一步”按鈕,在“輸入Web站點的說明”中,輸入對要建立Web站點的說明,一般填入站點的名稱。

3.設置Web站點IP地址

單擊“下一步”按鈕,在“Web站點IP地址”欄中,輸入Web站點的IP地址。

4.設置網頁所在目錄

在指定IP地址之后,需要指定網頁所在的起始目錄。單擊“下一步”按鈕,然后在出現(xiàn)的窗口中單擊“瀏覽”按鈕,找到網頁所在目錄后,單擊“確定”按鈕。

5.完成

單擊“下一步”按鈕,出現(xiàn)完成提示,再單擊“完成”按鈕,結束“Web站點創(chuàng)建向導”。

6.測試

完成以上幾個步驟,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中輸入這個網站的IP地址并按Enter鍵,就會出現(xiàn)設定網站的內容了。至此,創(chuàng)建Web站點的整個過程就完成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網絡知識越來越重要,它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一門學科,很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基礎課。這門課實踐性較強,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除了理論教學,更重要的是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4]。

參考文獻

[1]田華.《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探索[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21).

[2]宋一兵.計算機網絡基礎與應用[M].人民郵電出版社.

[3]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篇4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網絡設備;上網方式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about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LI Chuang,MIAO Zhuang

(The Computer Center of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hanxi Xi'an 710077)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network equipments;ways of surfing

計算機網絡是當今計算機學科中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技術之一,計算機網絡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網絡技術應用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與地區(qū)人們經濟、生活與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要求我們要加強對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方面的了解和學習。

1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

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tǒng),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xié)議的管理和協(xié)調下,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tǒng)。

2 計算機網絡的常用設備

(1)網卡

網卡也叫網絡適配器,是連接計算機與網絡的硬件設備。通過網絡線纜與其他網絡設備連接進行數據交換、共享資源等?,F(xiàn)在網卡主要采用RJ-45連接器,支持全雙工模式,速率有10M、100M、1000M。

(2)交換機、集線器(HUB)

集線器是共享帶寬式的,其帶寬由它的端口平均分配。交換機每一端口都有其專用的帶寬?,F(xiàn)在交換機和集線器普遍采用了自適應技術,可以自動適應端口速率。其好處是在不需用戶參與設定的情況下,自動以最高速率連接。計算機用戶局域網專線上網都需要連接到這些設備上。

(3)路由器

路由器是網絡中進行網間連接的關鍵設備。作為不同網絡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構成了Internet的骨架,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絡互連的質量。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數據(IP包)正確的傳送到目標網絡。

(4)網絡線纜

目前常用的網絡線纜主要是雙絞線、光纜等,雙絞線分為屏蔽雙絞線(STP)和非屏蔽雙絞線(UTP),雙絞線配套使用的還有RJ-45水晶頭,用于制作雙絞線與網卡RJ-45接口間的接頭。光纖是新一代的傳輸介質,因為光纖不會向外界輻射電子信號,所以使用光纖介質的網絡無論是在安全性,可靠性還是網絡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常見的上網方式

(1)56K MODEM上網

56K MODEM是將電腦通過電話線連接到另一臺電腦或一個電腦網絡的裝置,它的作用是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為能夠依電話線路傳輸的模擬信號,通過網絡傳遞到另外的電腦或服務器;對于接受到的模擬信號,則由它再解調為數字信號,以便電腦能夠識別。在實際的上網過程中,由于電話線路質量及網絡傳輸的忙碌程度不同,實際的傳輸速率在很多情況下達不到其額定值56K。

(2)ISDN上網

ISDN是基于公共電話網的數字化網絡,它能夠利用普通的電話線雙向傳送高速數字信號。因為它幾乎綜合了目前各單項業(yè)務網絡的功能,所以被形象地稱作"一線通"。通過ISDN,用戶能在一條電話線上同時連接電話、電腦、傳真機和可視電話等多種終端。ISDN的基本帶寬是64Kbps,最高的上網速率可以達到128Kbps。

(3)ADSL上網

ADSL寬帶上網是目前各城市城鎮(zhèn)上網接入主推的主流,它是一種不斷發(fā)展的高速上網寬帶接入技術,該技術采用較先進的數字編碼技術和調制解調技術在常規(guī)的電話線上傳送寬帶信號,它通過一對調制解調器來實現(xiàn),其中一個調制解調器放置在電信局,另一個調制解調器放置在用戶一端。國內目前最主流寬帶接入方式是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被設計成向下流(下行,即從中心局到用戶側)比向上流(上行,即從用戶側到中心局)傳送的帶寬寬。

(4)小區(qū)寬帶上網

小區(qū)寬帶上網常采用FTTx光纖+局域網(LAN)接入、ADSL局域網接入兩種方案。

FTTx光纖+局域網(LAN)接入是一種以千兆光纖連接到小區(qū)中心交換機,中心交換機和樓道交換機以百兆光纖或五類網絡線相連,然后再用網線連接到各用戶的計算機上。

ADSL局域網(LAN)接入是ADSL業(yè)務的拓展,其資費更便宜。其原理是將帶路由的ADSL MODEM安裝到小區(qū)或居民樓,然后再通過HUB(集線器)或交換機以及RJ45網線連接到各用戶家的電腦上。

(5)無線網

無線網,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局域網(WLAN),與有線網絡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于傳輸媒介的不同。

一種是通過無線網卡和AP的連接,典型的就是wi-fi的應用。進入局域網通過網關上網。一般酒店,公司會做這方面的無線覆蓋。

一種是GPRS,通過GPRS手機或者卡件+SIM卡直接撥號CMNET或者WAP上網,手機有信號的地方就可以上。

一種是最新推出的3G網絡,也就是移動的TD-SCDMA,電信的CDMA2000,或者聯(lián)通的WCDMA!速度已經和寬帶相媲美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它和寬帶比較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4 結束語

科技的發(fā)展,網絡的出現(xiàn),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同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網絡應用知識,抓住網絡這一重要的科學技術,使其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繁榮,生活的多樣……在不久的將來,計算機網絡應用一定會成為世界的跨距離主要交流工具,計算機網絡也一定會遍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混合式“金課”;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教學改革

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提出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實施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即建設“金課”,要求滿足“兩性一度”標準,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有效支撐畢業(yè)目標達成,教學設計科學合理,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教學組織與實施以學生為中心,課程評價體系科學,有效提升課程質量[1]?!坝嬎銠C網絡基礎”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是集理論性、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以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并使其滿足“金課”的要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值得我們研究。本教學團隊從2013年開始致力于該課程的教改,2019年響應教育部關于建設“金課”的號召,努力將本課程打造為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

1課程目標的凝練

課程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產出的最低要求,應與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一體設計,有效支撐畢業(yè)要求的達成,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必須明確[2]。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和專業(yè)介紹》(2012年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建設“金課”的指導下,依據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中“知識、能力達成矩陣”要求,“計算機網絡基礎”的課程目標對應專業(yè)畢業(yè)要求中“工程知識(知識體系、知識運用能力)”、“問題分析(問題識別、結論判斷)”、“設計/開發(fā)解決方案(設計方案、創(chuàng)新意識)”,表1為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⑴理論教學模塊,共40學時,具體如表2所示。⑵課內實驗實踐模塊,共8學時,具體如表3所示。

2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課程講解時嚴格按照層次順序進行,每層都有相對獨立的具體任務,層與層之間協(xié)調工作,才能完成整體運作[6-7],各層協(xié)議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盡可能地利用圖、表以及思維導圖的方式式將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整理,網絡層知識結構圖如圖2所示,其他層類似,同時通過協(xié)議分析軟件展示該層的數據格式。首先聯(lián)系實際應用提出問題,引入該層的相關功能;在得到層次功能的基礎上,對該層所涉及硬件、軟件、地址定位和相應的技術進行分析討論;其次對該層與其他層次如何協(xié)調運作進行闡述;最后再回到該層涉及的硬軟件[-9]。依此順序形成一條從實踐到理論,最后又回歸實踐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認知遵從了解-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創(chuàng)新的過程。便于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有機融合,培養(yǎng)其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

3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

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的宗旨是通過科學、合理的達成度評價方式反映學生畢業(yè)要求能否達成,進一步反饋教學中的問題。結果可用來指導教學大綱、評價方法、評價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持續(xù)改進。該評價包含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兩部分,定量評價主要采用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定性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法。兩種評價都折算為歸一化量值,要求二者都要大于0.6,有一種小于0.6為未達成,總達成值取二者中的最小值。3.1定量評價。各考核方式對教學目標達成評價的權重占比分配如表4所示,包含兩個方面:總課程目標評價中各分課程目標的權重系數(Pi)和分課程目標評價中各考核環(huán)節(jié)的權重系數(Wik)。k表示不同的評價方式,i表示不同的課程目標;Gk表示第k種評價方式期末評價成績平均分,均為百分制;Sik=Pi′Wik是第k種評價方式通過第i個課程目標反映在總課程目標評分權重占比;Wik表示第k種評價方式在第i個課程目標評價中的權重占比;Pi表示第i個課程目標在課程總評價中的權重占比。⑴作業(yè)考核環(huán)節(jié)。本課程在線視頻采用東北大學的姚羽、劉錚等老師的“計算機網絡”視頻(本課程組正在智慧樹平臺的協(xié)助下,錄制自己的視頻),同時在學習通平臺上線上作業(yè),要求學生課前全程觀看視頻內容,并完成對應的線上作業(yè),為這兩部分(線上)設置起始時間,超時則無法提交,學期末會對其完成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結果占總成績的18%。⑵隨堂測試環(huán)節(jié)。隨堂測試環(huán)節(jié)占用課堂學時,設置三次測試,支撐目標2和目標3,題目以主觀題為主,也可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主要考核同學們對于計算機網絡工程的解決能力、局域網的規(guī)劃能力和應用層軟件設計的能力,學生課堂答題拍照上傳到學習通,老師及時批閱講解,以便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⑶實驗考核環(huán)節(jié)。該課程含有8學時的課內實驗,覆蓋到所有的層次,具體要求見表3。本課程課內實驗主要涉及雙絞線的制作、網絡設備的認識以及各層協(xié)議分析。實驗包含兩個子環(huán)節(jié),實驗過程和實驗報告,權重占比均為50%,按百分制計。⑷期末考試考核環(huán)節(jié)。采用閉卷的形式考察學生對課程目標1-3的掌握情況,內容包括基本概念、計算題以及綜合問題,按百分制計。3.2學生定性評價。本課程組于2018-201年第二學期對課程目標達成、學習收獲、意見或建議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共有25題,三種類型的題目分別為20題、4題1題,發(fā)出96份,收回96份。課程目標達成度分為很好(0.95)、較好(0.75)、一般(0.60)、較差(0.45)和很差(0.25),統(tǒng)計結果分別如圖3和圖4所示。從調查問卷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課程目標達成滿意度較高,也認可教師的教學方法。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說有些同學希望能夠將網絡設備加入課堂,把一些更新的網絡技術融入課程中。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將會增加認識、配置網絡設備的實驗,同時派相關老師參加進修班和實驗實踐活動,提高教師們的工程經驗和“與時俱進”的知識儲備,并將其與教學活動相結合。

4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基礎”線上線下混合金課課程教學改革,設置合理的課程目標,重新整合了教學內容,并依據教學過程設計了定量和定性的達成度評價方式,將課程改革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v觀整個教學過程,課程重視學生過程性考核,每種考核方式都嚴格按照比例支撐課程目標。后續(xù)教學過程中,將始終以課程目標為導向,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及習題,結合網絡發(fā)展方向,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業(yè)。隨堂測試和期末考試中加大非標準化答案的試題比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高階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能力。同時定期更新在線視頻和在線作業(yè),使課程能夠具備更好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18號.

[2]王平,丁小妹.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探索與改革[J].現(xiàn)代計算機,2020.12:106-109

[3]賀娜娜,楊汀,李海涵.應用型本科院?!队嬎銠C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數碼世界,2020.173(3):154-154

[4]丁永賢.計算機網絡課程教改中PacketTracer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7):33-34

[5]邵偉宏.基于工程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初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4:170,172

[6]周公平.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計算機網絡教學的課程改革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17):224-226

[7]張瑛.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改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9):160-161

[8]韋大歡,馮剛.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yè)課程教改分析[J].才智,2020.1:88

篇6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基礎;設計理念;教學手段;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34-8256-02

1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特點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通信及其專業(yè)等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它的任務是介紹現(xiàn)行的、較成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PHP程序設計”、“網絡安全”等后續(xù)課程,培養(yǎng)學生成為網絡工程師打下基礎。通過本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常用的網絡安裝、調試、及使用方法,具備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隨著技術的更新和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我們對本課程設計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傳統(tǒng)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自身特點也非常明顯,它是一門理論與實操緊密聯(lián)系的課程。要想更好的掌握網絡基礎知識,就需要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來鞏固和加深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但目前很多學校對課程的設計仍然以理論知識為主,輕視實踐動手能力,與企業(yè)合作偏少,難以適應高職人才的需求;而且在大多學校仍然僅僅采用課堂講授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后不能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動手練習;對于學生的考核僅僅以期末成績來衡量,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難以全面的了解。因此,我們對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進行改革,改革課程設計理念,增強企業(yè)的參與和資源的利用,改革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

3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改革

3.1 課程設計理念改革

通過與企業(yè)的合作,充分利用企業(yè)的資源,與企業(yè)共建人才標準、課程體系和實訓環(huán)境,模擬出真實的工作情境。探索校企專家結合、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我院內“雙師型”教師和企業(yè)兼職教師為主導,通過產學合作,提出反應企業(yè)的典型工作實踐的學習領域工作任務,構建工學結合的模塊化專業(yè)課程提下,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學到知識,形成技能,并在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總提高自己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和素質。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手段:去企業(yè)參加期末實訓、實訓室維護、參加各級技能大賽、頂崗實習;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最終結出豐碩的成果,如圖1所示。

按照企業(yè)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yè)能力以及考證的基礎知識點來進行課程開發(fā)。通過參考考證所需知識點,再根據信息化網絡系統(tǒng)的企業(yè)行業(yè)專家總結出來的典型工作任務,從而確定本課程的具體任務。

3.2 教學手段改革

針對高職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就業(yè)崗位要求,總結多年教學成果和經驗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深化,主要的教學手段有:

3.2.1 “教學做考”一體化教學手段

基于崗位和職業(yè)素質的需求,本課程以網絡的基本必需理論知識為基礎,以網絡的實際應用為主線,采用“任務驅動,以工促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實施的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在實訓室設置真實學習情景,學生完成實訓項目,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進行“教學做考”一體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從實訓項目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其基本職業(yè)素質和職業(yè)能力。

3.2.2 “開放式雙證”教學手段

我院把本課程作為實踐性為主的課程,本著開放式教學的思路將專業(yè)課程與外部資源結合,我們將大量的企業(yè)真實案例和項目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將適合本課程的實際任務和大量的實踐項目提煉出來,并與網絡行業(yè)領先者思科網絡學院的課程充分融合。同時考慮基于崗位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融合職業(yè)資格認證和專業(yè)技術認證體系,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在課程理念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huán)節(jié)安排上,為學生獲得職業(yè)培訓證書和職業(yè)技能證書提供途徑。

3.2.3 “現(xiàn)場教學”教學手段

我們充分利用我院校園網規(guī)模大、應用豐富、不斷建設的特點,在日常教學和實訓教學中聯(lián)系校園網實際環(huán)境進行現(xiàn)場教學,并在一些課程和實訓項目教學中親自體驗校園網的管理和分析拓樸結構, 管理策略以及直接讀取校園網的運行數據。 學生不僅能親身感受真實的網絡環(huán)境,還能在感受真實工作環(huán)境中提前體驗工作氛圍,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吸收部分學生參與課外興趣活動小組,由學院網絡中心技術人員和教師帶領參與學院校園網的建設、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在實戰(zhàn)中鞏固知識、強化技能、積累經驗,為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和職業(yè)素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畢業(yè)學生中已有一些在高校及大型單位擔任網絡管理員崗位甚至技術領導崗位。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對于該課程最終成績的認定,根據本課程自身的特點,在理論考核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鍛煉,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采用”期末考試+項目考核+平時考核“三部分結合的綜合考核方式。期末考試為期末閉卷筆試和實踐操作考核;項目考核包括項目完成情況、組織情況以及具體實施情況;平時考核由學生的實驗報告,上課考勤及上課回答問題確定。三部分成績的組成比例為:50%、30%、20%。

4 結束語

針對計算機網絡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切入點,通過對課程設計理念、教學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邱罡,王玉磊.網絡安全課程教學研究與探討[J].科技資訊,2012(8).

篇7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 互聯(lián)網

一、信息技術教育形勢和網絡應用基礎課現(xiàn)狀

隨著全球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技術的全面發(fā)展,計算機正日益深人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之中,計算機網絡在社會和經濟發(fā)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影響到人a們的日常生活。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水平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水平,而且己經成為衡量其國力及現(xiàn)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已經成為當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與應用,已經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一個必備的技能。在這一大的時代背景下,作為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已不僅僅是一種強有力的技術基礎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基礎的教育,是人才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是信息化社會的需求,更是各學科發(fā)展的需要。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計算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網絡的使用方法,并為后續(xù)的計算機課程打下一個較為扎實的基礎。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正在成為學生最迫切掌握的內容部分,其受重視程度逐年遞增。由于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計算機等信息技術教學從教材到課程設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內容滯后狀況。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計算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計一算機的方法和技巧,教學內容和當前主流內容脫節(jié)會嚴重降低教學質量,引起學生不滿。

作者從實際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有關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的比較經典的實驗內容,在實際教學當中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貼近實用、內容較新、實施方便。以下就是具體實驗設計內容。

二、在教學環(huán)境下精心設計的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實驗

作為計算機教學的必備條件之一,聯(lián)網的多媒體機房是必不可少的。機房里的學生用機應該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裝較新的操作系統(tǒng)和常用的工具軟件,而且機器組成局域網狀態(tài)。當然,還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滿足,比如:學生用機安裝還原卡以方便維護和管理,教師用機和學生機都安裝某種教學系統(tǒng)軟件以提高教學質量,機房配備專用服務器以保障機房整體性能等。滿足了以上軟硬件要求,我們就可以設計網絡應用基礎實驗,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1.辦公局域網相關使用技巧

作為網絡技術的基礎及其重要組成部分,局域網(LAN)被廣泛應用到中小企業(yè)、辦公室、家庭、網吧及學校CAI教學中,是我們計算機網絡應用教學的重點。其內容大致包括:簡單局域網配置、網絡共享、用戶管理、網絡驅動器、網絡打印機等。

組建網絡是網絡應用的基礎,是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在實驗課上,教師找出一根雙絞線網線,讓學生觀看物理構造,然后教師用專業(yè)網絡用鉗子現(xiàn)場制作水晶頭,并告訴同學們雙機對聯(lián)和標準多機互聯(lián)兩種情況下網線不同的排線方式,在完成后用測線儀進行測試。帶領同學們參觀并講解多媒體網絡機房的布線情況、機柜里面的交換機,加強理解網絡拓撲結構內容。最后帶領同學們組建一個對等的局域網環(huán)境,配置“網絡連接”的各種屬性,包括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DNS地址等,在配置的過程當中重新回顧理論課上的內容。

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共享是網絡的一大功能,也是應用的最廣泛的技術。在機房環(huán)境,讓同學們學會共享一個文件夾,并設置成各種模式:是否允許別人修改共享文件夾內容、是否讓別人在網上鄰居里面看到自己共享的文件夾(在共享名后面加“$”符號)、不使用簡單文件共享方式而針對多個用戶配置不同的權限。學生們組成兩人或多人的實驗小組,每個同學都親自體驗共享者、訪問者等多重角色。在Win 2000以后的版本中用戶概念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讓同學們在Windows XP環(huán)境下創(chuàng)建多個用戶,在共享的時候實現(xiàn)遠程訪問共享的安全策略。

在長期、頻繁的需要共享和訪問的時候,就可以創(chuàng)建網絡驅動器,使用網絡啟動器把共同使用資料放在某服務器上,提高數據的使用效率、降低數據冗余。打印機等昂貴辦公器材的共享,也讓同學們進行實際操作,可以在教師機上連接一臺打印機,學生機進行網絡打印機的配置,在配置成功后,每位同學利用網絡打印機打印一份自己的作業(yè)或實驗報告以檢測實驗效果。

2.遠程桌面和遠程協(xié)助

使用計算機網絡我們還可以實現(xiàn)遠程辦公、遠程技術支持、遠程交流和遠程維護管理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本身自帶了這些功能,在教學機房里里面我們就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實驗課程。

在遠程桌面實驗中使學生掌握:遠程桌面的使用環(huán)境、必備軟硬件條件、用戶認證、在遠程登陸連接后可以進行的權限和應用。進行完了遠程桌面實驗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環(huán)境,例如:遠程用戶需要遠程協(xié)助、在線解決問題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個自帶重要功能―遠程協(xié)助引人教學。遠程協(xié)助實驗實行座位臨近的學生兩人一組形式,每個同學都完整的進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務,即充當求助者也充當遠程專家,把遠程協(xié)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學生們還會碰到很多相關的技術問題,比如:把遠程協(xié)助的邀請函文件進行傳遞的時候就會用到帶權限限制的文件共享問題、郵件發(fā)送接受問題;在遠程協(xié)助過程當中還會使用到實時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語音形式。在解決很多實際碰到的技術問題時,學生們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會大大的提高。

遠程桌面和遠程協(xié)助功能強大,實驗效果非常好,開闊了視野,而平時學生會用的比較少,所以反映強烈,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3.互聯(lián)網使用技巧

國際互聯(lián)網(因特網、Internet)代表著當代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應用。國內互聯(lián)網發(fā)展迅速,無論從網民數量還是與網絡相關的產業(yè)經濟都令世人矚目。人們可以使用因特網瀏覽信息、查找資料、讀書、購物,甚至可以進行娛樂、交友,因特網正在迅速地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們在進行有關互聯(lián)網的網絡應用技能培訓時,內容涉及:IE瀏覽器的使用技巧、電子郵件系統(tǒng)及兩種使用方法.FTP 服務的應用、網絡論壇體驗等。每項內容都是采取先理論、再模仿、最后自己實驗的方式,在網絡機房模擬真實Internet環(huán)境教學。IE瀏覽器教學中,在機房服務器上創(chuàng)建一個網站或利用校園網上現(xiàn)成的網站供學生進行訪問,掌握IE瀏覽器Internet選項配置、收藏夾應用、網頁保存、脫機瀏覽等實用技術。采用IMAIL等郵件服務器軟件,在服務器上配置局域網環(huán)境下的電子郵件環(huán)境,讓學生使用Web方式和郵件收發(fā)工具(Outlook Express)方式進行電子郵件的收發(fā)。同樣,由任課教師自己配置的FTP系統(tǒng)、論壇系統(tǒng),進行實驗的時候內容豐富、靈活,更容易配置出符合教學要求的網絡環(huán)境來。

4.網絡安全知識普及

目前,整個國內乃至世界網絡安全形勢都非常嚴峻,網絡人侵、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馬等正利用網絡平臺危害著整個社會,給人民群眾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作為網絡應用基礎課,網絡安全部分的教育應該逐漸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們的學生不僅會利用網絡,還要會安全的使用網絡。網絡安全普及型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網絡安全道德倫理方面的教育;網絡安全威脅的各種手段介紹;基本網絡安全預防知識和技巧。在教學手段上,可以使用貼近實際的活生生的網絡安全案例來給學生講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掃描、漏洞攻擊、木馬控制和暴力破解軟件,在機房現(xiàn)場演示來給學生加深理解黑客攻擊的技術手段。

三、實驗內容的效果及網絡應用基礎課還應加強的方面

做了以上實驗內容,從局域網實用小技巧到互聯(lián)網常用功能的使用,再到網絡安全教育,學生都會有一個具體感性的認識,改變了以往重理論輕實驗、實驗內容不實用等問題,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學生實驗熱情高漲、滿意度很高。在實驗課教學中我們更加容易的進行各種教學改革,比如:啟發(fā)式教學、研究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等。

篇8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方法;改進

課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對于計算機專業(yè)來說,“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一般包括數據通信原理與實現(xiàn)技術、網絡體系結構、局域網及廣域網原理、網絡互聯(lián)原理與技術等內容。它是計算機專業(yè)、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在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圖是我校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的課程設置。

從圖中可以看出,計算機網絡基礎是學生學習網絡工程、網絡管理、網絡開發(fā)三個專業(yè)方向課程的基礎。如果學生學好了計算機網絡基礎,則學習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程時必將事半功倍。

課程教學方法上的問題和不足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如此重要,促使我們不斷關注和研究它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縱觀當前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TCP/IP協(xié)議的地位問題現(xiàn)行的教材一談到計算機網絡,必由OSI(開放系統(tǒng)互聯(lián))的七層模型開始說起;然后再說明TCP/IP協(xié)議的四層結構,進而將兩者作一番對照。這樣處理的話,TCP/IP協(xié)議的重要地位沒有顯示出來。眾所周知,TCP/IP協(xié)議是工業(yè)標準、是事實上的標準?,F(xiàn)在學習計算機網絡,實際上就是學習TCP/IP協(xié)議。因此,TCP/IP協(xié)議應該占據一個十分突出的地位。有些學生學完了計算機網絡課程,最后還不知道實用中的協(xié)議是OSI還是TCP/IP。這與教材的內容編排、導向不無關系。

重視分析輕視綜合從邏輯上說,編寫教材的過程中使用的邏輯一般是分析,即把TCP/IP協(xié)議分層論述,把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分而述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分析完了之后沒有舉出實例,把TCP/IP協(xié)議幾個層次的內容、把計算機通信的整個過程都展示出來。

理論與實際沒有緊密結合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過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滿堂灌”,按照書上的理論講一通,沒有結合實際來談,也不管學生是否消化和接受。TCP/IP協(xié)議實用技術,講課時應注意把理論和實際結合在一起分析。

課堂教學枯燥TCP/IP畢竟是一系列的協(xié)議,課堂教學難免有些枯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用圖表來說明問題。同時,應該注意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如制作教學動畫。

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得出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一些改進措施:(1)把TCP/IP協(xié)議放在一個突出的地位,使整個計算機網絡課程緊緊圍繞TCP/IP協(xié)議展開。(2)在邏輯上,要注意分析和綜合兩者邏輯的綜合運用,最終把TCP/IP協(xié)議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3)理論知識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來說TCP/IP協(xié)議、計算機通信是一個不可見的過程。只有借助嗅探器(Sinffer)、協(xié)議分析器等輔助工具,才能把通信過程展現(xiàn)出來。因此,有必要鼓勵學生盡早學習和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進而學會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4)注意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把課程講得生動活潑一些,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以上措施的綜合運用。轉貼于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復習時,可以向學生提一個簡單的問題:打開IE瀏覽器,輸入某個網站的網址,直到打開這個網站的首頁,這里面的通信過程是怎么樣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把網絡拓撲擺出來,如圖2所示。問題就轉變成計算機A是如何訪問計算機B的Web服務的。為了把盡量多的知識串在一起來講,可以把ARP、DNS等協(xié)議也一并分析,整個過程(如圖3所示)可以這樣理解:(1)由于DNS服務器、計算機B都不在計算機A的局域網內,計算機B的數據包要由網關進行轉發(fā),因此它首先要通過ARP查詢過程來獲得路由器R1的MAC地址。(2)計算機B通過DNS查詢過程來獲得計算機B的IP地址,而DNS報文是基于DUP協(xié)議的。(3)計算機A與計算機B建立TCP連接,即“三次握手”的過程。(4)計算機A與計算機B進行HTTP會話,計算機A訪問計算機B的首頁。(5)通信完畢,計算機A與計算機B釋放TCP連接。(6)需要的話,還可以對中間的路由過程進行分析,把IP層的內容講清楚。

上面的例子緊緊圍繞TCP/IP協(xié)議而展開,綜合運用了TCP/IP協(xié)議各個層次的內容,而且這樣一個例子是實際中最為常見的問題。把這個例子做成一個教學動畫呈現(xiàn)給學生,則教學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李冬.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yè)課程群建設[J].職業(yè)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

推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