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1:0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黃芪的作用和功效,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補氣養(yǎng)血,黃芪進入身體之后具有補氣益中以及養(yǎng)血補氣的作用,還能夠有效的治療一些身體倦怠、氣虛、血虛以及氣衰等毛病,有效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2、降低血壓,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進入身體之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壓含量,特別是能夠減少血栓的形成,對于血糖也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的效果。黃芪進入身體之后還具有擴張血管的功效,血管擴張之后血液循環(huán)加快,對于依稀慢性潰瘍、皮膚不好以及各種血液疾病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3、益氣固表,中醫(yī)方面認為黃芪使用之后具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消毒生肌的作用,對于一些水腫的情況也有不錯的療效。平時生活中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盜汗、浮腫以及潰久不斂的情況,都可以將黃芪泡水服用,身體能夠快速恢復健康。
4、表虛自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shù)、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黃芪本身還可以強心、降壓、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等等,所以黃芪泡水喝適用于心臟病、心絞痛、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壓等人群。
2、增強心肌收縮力治療胃炎
另外,實驗表明,喝黃芪水不但可以強壯身體,還可以加強心肌收縮力,有效的預防循環(huán)出現(xiàn)衰竭的情況。另外,若是患有胃炎,那么平時多喝一些黃芪水們就可以有效的減輕病癥,尿液中蛋白定量也會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
3、強壯身體
科學家曾經(jīng)做過實物,當動物服用黃芪水后,體重增長比沒有服用黃芪水的動物要快的的多,并且體內(nèi)含有的白蛋白與血清總蛋白也有明顯的增長。這類的動物放入水中游泳堅持的時間也比較長,并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4、增強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
如果身體出現(xiàn)氣虛而導致汗多,脾虛導致乏力,肺虛導致咳嗽氣短,這時就應多喝黃芪泡水,一般就能解決。另外在流感高發(fā)期,或者秋冬季節(jié),黃芪泡水還可以預防感冒。
5、治療身體困倦、氣短的情況
1、黃芪、當歸、枸杞和紅棗一起泡水喝具有美容養(yǎng)顏,補血益氣的功效。
2、黃芪、當歸、枸杞和紅棗這四味中藥的藥性都是比較溫和的,都有補脾養(yǎng)胃的功效,建議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多喝。
3、這四味藥材有很好的補血和活血的功效,建議血虛血虧的人可以多泡水喝,特別是一些月經(jīng)不調(diào)的女性,喝了效果很明顯。
4、這四種藥材還有養(yǎng)心的功效。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2.089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須根和根頭, 曬干[1]。黃芪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陶弘景謂:“第一出隴西洮陽, 色黃白甜美, 今亦難得?!崩顣r珍謂:“耆, 長也。黃耆色黃, 為補藥之長, 故名?!笨梢婞S芪應用亦久。本文對黃芪性狀鑒別、藥性基本特點及在臨床中的配伍應用、藥理作用、不同炮制規(guī)格的應用等作了概述, 供臨床參考。
1 黃芪的主要性狀
黃芪呈圓柱形, 有的有分支, 上端較粗, 長30~90 cm, 直徑1~3.5 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 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zhì)硬而韌, 不易折斷, 斷面纖維性強, 并顯粉性, 皮部黃白色, 木部淡黃色, 有放射性紋理及裂隙, 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黑褐色或成空洞。氣微, 味微甜, 嚼之微有豆腥味[2]。
2 黃芪的功效
黃芪味甘, 性微溫。歸肺、脾經(jīng)。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功效。主治表虛自汗, 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黃芪亦是百姓經(jīng)常食用的純天然品, 主產(chǎn)于中國山西、黑龍江、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流傳著“常喝黃芪湯, 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 意思是說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 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藥, 人參偏重于大補元氣, 回陽救逆, 常用于虛脫、休克等急癥, 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 常用于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 中醫(yī)稱為“表不固”, 可用黃芪固表, 可以避免經(jīng)常性的感冒。
3 黃芪的常用方劑及配伍中的作用
3. 1 補中益氣湯 黃芪與炙甘草、人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術(shù)配伍應用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證及氣虛下陷證, 脫肛、子宮脫垂等, 治宜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方中重用黃芪為君, 其性甘溫入脾肺經(jīng), 而補中氣、固表氣, 且升陽舉陷[3, 4]。
3. 2 玉屏風散 黃芪配防風、白術(shù)具有益氣固表止汗功效。主治氣虛, 衛(wèi)表不固所致表虛自汗, 易感風邪者, 方中重用黃芪為君藥, 甘溫大補脾肺, 且善補衛(wèi)氣而固表止汗。
3. 3 當歸補血湯 黃芪與當歸相配, 補氣生血, 主治血虛發(fā)熱證。方中重用黃芪為君大補脾肺之氣, 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3. 4 牡蠣散 方中黃芪配麻黃根、牡蠣組成“牡蠣散”, 益氣固表、斂陰止汗。治自汗、盜汗。方中黃芪補表氣而實衛(wèi), 固表止汗。
3. 5 固沖湯 益氣健脾, 固沖攝血。主治脾氣虛弱、沖脈不固證。方中重用黃芪及白術(shù)補氣健脾, 使脾氣健旺則統(tǒng)攝有權(quán), 故以為君, 臣以山茱萸、白芍, 佐以煅龍骨、煅牡蠣、棕櫚碳、五倍子、海螵蛸、茜草, 全方補澀并用標本兼顧, 補氣固沖治本, 收澀止血治標。
3. 6 歸脾湯 黃芪與白術(shù)、茯神、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當歸、遠志組成, 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功效。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脾不統(tǒng)血證。方中黃芪甘溫, 補脾益氣;龍眼肉甘平, 既補脾氣, 又養(yǎng)心血, 二者共為君藥。人參、白術(shù)皆為補脾益氣之要藥, 與黃芪相伍, 補脾益氣之功益著。
3. 7 補陽還五湯 黃芪與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組成, 具有補氣活血通絡功效。主治中風引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等證。方中重用黃芪為君藥, 補益正氣, 使氣旺而能行血。
3. 8 玉液湯 黃芪與山藥、知母、雞內(nèi)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相配, 益氣滋陰, 固腎止渴。主治消渴。方中重用黃芪、生山藥為君藥, 黃芪甘溫, 補氣以健脾, 升陽以布津。
3. 9 防己黃芪湯 由黃芪、防己、甘草、白術(shù)四藥組成, 具有益氣祛風, 健脾利水。主治風水或風濕。方中以防己、黃芪共為君藥, 防己祛風行水, 黃芪益氣固表兼能利水。
4 黃芪的現(xiàn)代藥理作用
黃芪其化學成分主要為三萜皂苷類、多糖類、氨基酸類和黃酮類?,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 增強心肌收縮力, 調(diào)節(jié)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 改善心肌供血, 提高免疫功能, 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5-8]。黃芪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直接抑瘤、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抗腫瘤血管生成、影響機體的氨基酸代謝[9-12]。黃芪食用方便, 可煎、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5 不同炮制規(guī)格對黃芪的影響
黃芪飲片常用炮制規(guī)格可分為黃芪(生黃芪)、蜜黃芪兩種[13-16]。經(jīng)過炮制這兩種制品的性味和功效有差別, 在應用上也各有擅長。生品長于補氣升陽, 固表止汗, 托毒生肌, 利尿退腫, 常用于表衛(wèi)不固的自汗或體虛易于感冒, 氣虛水腫, 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如玉屏風散、防己黃芪湯、透膿散。蜜黃芪是加練蜜炒至深黃色。因加入蜂蜜, 甘溫而偏潤, 長于益氣補中。多用于脾肺氣虛, 食少便溏, 氣短乏力或兼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 子宮下垂及氣虛不能攝血的便血、崩漏等出血證, 也可用于氣虛便秘。如補中益氣湯、歸脾湯[13, 17-19]。
參考文獻
功效與作用
1、益氣養(yǎng)血
黃芪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素和維生素,經(jīng)常食用可以有效調(diào)節(jié)人體營養(yǎng)成分的結(jié)構(gòu),黃芪也有補血、益氣的作用,脾虛、泄瀉以及血虛的人食用后能益陽健脾,同時對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2、緩解胃炎
使用黃芪泡水喝,除了有助于增強體質(zhì)之外,而且還能有效增強心肌的收縮能力。可以預防血液循環(huán)衰竭等疾病并有效緩解腎炎的病癥。
3、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
黃芪有助于降低血液粘度。還能有效減少血管中的附著物,有效抑制血管血栓形成的幾率。黃芪進入人體之后能起到對抗自由基的作用,從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4、利水消腫
中醫(yī)認為黃芪性溫味甜。具有益氣強表、減汗利尿消腫的功效??捎糜谥委煔馓?、肛腸脫垂、慢性腎炎、糖尿病等疾病。尤其對陽虛所致的急性腎炎水腫患者,有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
藥用禁忌
1、肺結(jié)核患者:
肺結(jié)核患者常有口干發(fā)熱癥狀。此時,應禁止服用黃芪水。
2、陰虛、濕熱的人群:
不建議食用黃芪的。這兩類人群在生活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手足心熱、口苦、口干以及失眠多夢等現(xiàn)象,再食用黃芪的話很可能會加重本身的癥狀。
3、女性在特殊時期:
不宜進食。月經(jīng)期的女性不宜服用黃芪水,以免出現(xiàn)月經(jīng)紊亂。
4、感冒咳嗽發(fā)燒者:
效果較顯著
黃芪在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治療中的良好療效已深入人心,近年來,其在糖尿病腎病治療中的應用也頗廣,中醫(yī)學認為,糖尿病是由于飲食不節(jié)、素體陰虛、勞倦傷氣所致,與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和血瘀有密切關(guān)系。而黃芪益氣活血的作用不僅可以增強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還能抗氧化、抗缺氧、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腎臟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調(diào)整細胞代謝,減輕細胞損傷。所以,黃芪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和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對于糖尿病腎病的水腫,中醫(yī)認為和中氣不足以及脾腎虛有關(guān),而黃芪和不同藥物配伍,對上述病癥均有良好療效??傮w而言,黃芪對減輕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延緩腎功能損害都有很好的作用,可作為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基礎藥物之一。
多數(shù)患者可用
臨床證實,大部分糖尿病腎病患者均可酌情應用黃芪。糖尿病腎病的病程常分為1~5期,不同病程,黃芪的使用方法略有不同。
1~2期 1~2期腎臟的改變僅能在病理活檢中看到,而治療則主要以控制血糖和血壓為主。患者尿量常處于正常范圍。
功效:這類患者酌情應用黃芪后,可改善腎臟灌注,協(xié)助控制血糖、血壓,有助于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方法:可長期應用口服制劑或定期使用靜脈針劑。
注意:選擇含黃芪湯藥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應到正規(guī)中醫(yī)院??凭驮\。
3~4期 白糖尿病腎病3期開始,患者出現(xiàn)尿蛋白定量或者定性的改變,在糖尿病腎病3期表現(xiàn)為微量白蛋白尿,4期表現(xiàn)為顯性蛋白尿并伴腎功能減退。這兩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血壓異常。
功效:黃芪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抗氧化和抗缺氧、減輕細胞損傷的作用,這類患者應用黃芪后可改善腎臟腎單位的代謝,降低損傷程度,在協(xié)助控制血壓、血糖的同時,尚可減輕蛋白尿的嚴重程度。
方法:為達到較好臨床療效,可優(yōu)先考慮靜脈針劑。
注意:針劑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jù)藥品說明書使用。通常,每日應用1~2支,療程一般1~2周。
5期(尿毒癥期) 糖尿病腎病5期即尿毒癥期,在這個階段,患者尿量有減少趨勢,腎功能嚴重惡化,必須接受腎臟替代治療。
功效:這類患者應用黃芪,可預防合并癥,如感冒發(fā)熱等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方法:這類患者尿量已明顯減少,因此,不宜應用靜脈補液和口服大量中藥湯劑治療。
中醫(yī)有一種療法被稱為“食療”,即為藥食同源。此觀念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被我們的中醫(yī)學家所認知。在遠古時期,我們的食物都是作為藥物來被醫(yī)學家所使用。如今人們把藥和食分離出來,但總體是萬變不離其宗。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夏秋時節(jié)人們家中常備的8味中藥材!
夏翔
上海市名中醫(yī)、教授、主任醫(yī)師、上海中醫(yī)藥學會副會長。擅長診治中醫(yī)內(nèi)科、心腦血管疾病、消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棉衣風濕、眩暈癥等疑難雜癥。
【】
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是藥之上品,其具有“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的作用。由于具有平肝明目、散風清熱、消咳止痛的功效,所以常用于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熱感冒、咳嗽等病癥效果顯著。
養(yǎng)生推薦:
粥:將與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煩、悅目、去燥。
茶:用泡茶,氣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風、潤喉、養(yǎng)目、解酒。
糕:把拌在米漿里,蒸制成糕,或用綠豆粉與制糕,具有清涼去火的食療效果。
枕:將瓣陰干,收入枕中,對高血壓、頭暈、失眠、目赤有較好療效。
茶中品質(zhì)最佳的為黃山貢菊,是從群中選育出的優(yōu)良品種,成品后的貢菊以朵大色白者佳。
【大麥】
大麥具有消渴除熱毒,益氣調(diào)中的作用。克滋補虛勞,使血脈強壯,對膚色有益,充實五臟,消化谷食,止泄,不動風氣。性平?jīng)?,口成滑膩,長時間食用可使人長得又白又胖,肌膚滑膩。韓國人大多數(shù)喜用大麥泡茶。
青海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大麥是地里唯一盛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于是,就地取材,用炒熟的大麥粒壓碾成麥碴后就熬成了麥茶,茶湯呈現(xiàn)的是黑褐色,聞著是類似咖啡茶的清香。
養(yǎng)生推薦:
大麥散:此方源于《肘后方》。具有消食下氣的作用。用于飲食過度,煩悶脹滿,但欲臥者。
大麥姜汁湯:此方源于《圣惠方》。本方以大麥利小便;用生姜汁、蜂蜜有解毒之意。用于卒然小便淋澀疼痛,小便黃。
大麥粥: 源于《金匱要略》。本品在《金匱要略》中配合藥方,起輔助治療作用。大麥粥利水泄?jié)?,生津滑燥,化谷消脹,下氣寬胸,消中有補。
【生山楂】
養(yǎng)生推薦:
山楂雙耳湯:銀耳、黑木耳、山楂、冰糖等材料所組成的。該藥膳是一款降壓的食療方,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慎用,黑木耳有通便的作用,而山楂這種消導作用大量食用的話,也會使大便次數(shù)增多。
山楂粥:山楂和粳米共煮,具有健脾胃,消食積,散淤血。適用于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癥以及食積停滯、腹痛、腹瀉、小兒乳食不消等。
山楂含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C、胡蘿卜素、淀粉、蘋果酸、枸櫞酸、鈣和鐵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和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山楂內(nèi)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山楂提取物對癌細胞體內(nèi)生長、增殖和浸潤轉(zhuǎn)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山東青州府王墳鎮(zhèn)是中國山楂第一鎮(zhèn),制作的山楂餅遠銷歐美。
【藿香】
藿香具有祛暑解表;化濕和胃的作用。適用于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頭痛昏重、嘔吐腹瀉者、胃腸型感冒患者、中暑、暈車船、消化不良致腹脹、腹瀉、腹痛者、宿醉未醒者。藿香最好的是廣東的,在廣州石牌的最好也是地道藥材。
養(yǎng)生推薦:
藿香配佩蘭:藿香芳香溫煦,散表邪、化里濕、醒脾開胃、和中止嘔;佩蘭氣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濕解暑。二者相伍為用,其清熱化濕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療夏日傷暑、濕濁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悶、惡心、嘔吐、口中發(fā)黏等癥。
藿香配半夏:藿香化濕醒脾、寬中快氣、和胃止嘔;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止嘔。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濕而止嘔吐,用于治療寒濕內(nèi)阻引起的脘腹痞滿、惡心、嘔吐、腹瀉等癥。
藿香配砂仁:藿香化濁止嘔;砂仁溫中行氣、安胎。二藥合用,有溫中理氣、止嘔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妊娠惡阻或氣滯脘悶、胃納不佳者。
【薏仁】
薏仁作為一種中藥,有其悠久的歷史,早在《神農(nóng)本草》中即有記載?!侗静菥V目》中也提及薏米“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yǎng)顏駐容、輕身延年”。薏米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以福建、河北等省為主,由于薏米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和“生命健康之禾” 。
養(yǎng)生推薦:
薏仁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防癌等功用。消化不良的人群可把薏仁炒焦之后泡茶,食之可改善癥。
薏仁粥:薏仁研為粗末,與粳米等分,加水煮成稀粥。食用后具有補脾除濕作用。用于脾虛水腫,或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等。
薏仁湯:薏仁與紫草,加水煎湯。對青年性扁平疣、尋常性贅疣有一定療效。
薏仁百合綠豆湯:綠豆煮湯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等食療功效。薏仁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溫的功能,對平衡血壓和血脂也有好處。百合具有清火、潤肺、安神的功效,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都是有好處的。三者煮湯食用,是會給對人體帶來很大的益處的。
【黃芪】
養(yǎng)生推薦:
黃芪建中湯:黃芪、大棗、白芍、桂枝、生姜、甘草、飴糖等六種煎水取汁,入飴糖待溶化后飲用。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姜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脾緩急。用于氣虛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
芪苓鯉魚湯:黃芪、茯苓、鯉魚。鯉魚洗凈,黃芪、茯苓以紗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鹽調(diào)味。飲湯吃魚。本方以黃芪補脾益氣、利尿消腫,茯苓利濕補脾,鯉魚滋養(yǎng)補脾、利濕。用于脾氣虛弱,水腫,小便不利,或有蛋白尿;亦用于老人體虛氣弱,小便點滴不暢。
黃芪山地粥:黃芪、山藥、生地黃。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頻頻撒入山藥粉,攪勻,煮成粥食。本方黃芪、山藥補氣益脾,生地黃養(yǎng)陰清熱;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氣虛陰虧,口渴口干,尿頻。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蒙古的黃芪最好,也叫正北芪,其次是箭芪,甘肅陜西那邊的,黃芪筆直的就像箭一樣,所以叫箭芪、陜西棉山的黃芪叫棉芪,棉黃芪和箭芪一樣差不多。
【當歸】
當歸尤以甘肅定西市的岷縣(位于蘭州南方偏東)當歸品質(zhì)最佳,有“中國當歸之鄉(xiāng)”之稱。
養(yǎng)生推薦:
當歸土雞湯:土雞、當歸、花生仁、紅棗、黑木耳、姜片等熬成湯。該藥膳對月經(jīng)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經(jīng)期不準,經(jīng)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等人群有極大的好處。
當歸乳鴿湯:鴿子、當歸、姜片、大蔥段、料酒、紅棗、枸杞少許、小人參少許、當歸頭、制首烏、桑葚、茯苓、蓮米、靈芝熬湯。中醫(yī)認為,鴿肉易于消化,具有滋補益氣、祛風解毒的功能,對病后體弱、血虛閉經(jīng)、頭暈神疲、記億衰退有很好的補益治療作用。
當歸粥:當歸、粳米熬粥。當歸粥具有很好的補氣生血的功效及健脾胃、止疼痛等作用。適用于氣不生血、頭暈心悸、失眠多夢、月經(jīng)量少者。
【陳皮】
《本草綱目》謂其曰“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龠,故橘皮為二經(jīng)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陳皮食用或者藥用,功效甚佳。
養(yǎng)生推薦:
陳皮荷葉茶:體重偏重的人,或腸胃負擔過重的人,可以飲用茶,達到降脂和減肥的作用。
紅豆陳皮粥:根據(jù)中醫(yī)理論,紅豆性平味甘酸,可通小腸,具有健脾利水、清利溫熱、和血排膿、解毒消腫的功效;而陳皮則是味辛帶苦,性溫,有幫助消化、消滯化痰、宣通五臟、開胃、理氣燥濕的功效,與紅豆結(jié)合在一起,即產(chǎn)生了微妙的化學作用。
關(guān)鍵詞:黃芪扶正湯;乳腺癌;術(shù)后化療;免疫功能
乳腺癌是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zhì)量威脅女性生命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在臨床上呈逐年上升趨勢,乳腺癌術(shù)后的化療是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方法,其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zhì)量[1]。但是大部分的化療藥物嚴重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殺滅腫瘤細胞的過程中對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造成抑制,并且在化療中使用的某些藥物本身就是免疫抑制劑。在臨床工作中如何有效提高乳腺癌術(shù)后化療患者的免疫功能,成為學術(shù)界較為熱門的研究課題。本此研究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報道,探討黃芪扶正堂對乳腺癌術(shù)后化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黃芪扶正湯組方
黃芪扶正湯是經(jīng)驗方,其組方主要有:黃芪、黃精、枸杞、靈芝、女貞子。其中黃芪為主藥,藥理功能為補氣升陽,女貞子的藥理功效為養(yǎng)陰益精,枸杞的藥理功效為滋補肝腎,黃精的藥理功效為滋養(yǎng)補脾。黃芪扶正湯的整體組方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腫瘤患者和老年人患者,并且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代中藥藥理研究也證實了,黃芪中的多糖、氨基酸、蛋白分子、生物堿等相關(guān)有效成分均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強抗體生成的能力,并且還可增強脾臟功能,使脾臟生成大量的抗體,從而發(fā)揮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2 腫瘤化療患者的病理表現(xiàn)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與機體免疫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免疫力降低可直接導致腫瘤的發(fā)生和腫瘤病情的惡化。曾有專家提出現(xiàn)誘導緩解病情[2],再進行扶正治療,然后鞏固治療,最后在扶正治療的新型只來哦模式,希望在最大限度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幫助患者恢復免疫功能,使機體免疫細胞得到強化,繼續(xù)殺滅參與腫瘤細胞的目的。胸腺肽是一種有效的免疫增強劑,其通過提取小牛胸腺中的多肽類激素。胸腺肽自身無明顯的特異性,其不但可以提高NK細胞和LAK細胞的活性,還起到非特異性抗腫瘤的租用,并且在雞腿腫瘤細胞的同時產(chǎn)生腫瘤特異性的CD8細胞毒性。胸腺肽還可修復抑制細胞毒性作用,不但可以殺滅非特異性腫瘤細胞還可殺滅特異性腫瘤細胞,另外還可提高患者因腫瘤和化療藥物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3 黃芪扶正湯動物實驗
小鼠在化療過程中[3],服用黃芪扶正湯的試驗組,精神狀態(tài)較好,覓食積極,小鼠體重也不同程度的增加,對照組的體重增加量則較少,試驗組的肺腫瘤轉(zhuǎn)移率、外周白細胞和骨髓核細胞影響率、脾臟指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特別是對脾臟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的影響,與空白組小鼠相比較,試驗組的T淋巴細胞增殖能力基本恢復正常并且明顯優(yōu)于空白組小鼠。黃芪扶正湯可明顯抑制小鼠的腫瘤生長和腫瘤轉(zhuǎn)移過程,可降低腫瘤化療小鼠的毒性,還可提高小鼠的脾臟T淋巴細胞的增殖過程,向上調(diào)節(jié)血清IL-2、IFN-R的體內(nèi)含量,并且可提高小鼠自身的免疫功能,從而發(fā)揮自身抗腫瘤作用。
4 黃芪扶正湯的組方分析
黃芪扶正湯是我傳統(tǒng)補氣重要組方制劑,具有扶正固本、補脾益氣的作用。其中黃芪和黃精等補藥可活化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并且提高腫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還可調(diào)整患者機體細胞的整體代謝過程,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抑制腫瘤化療藥物對骨髓產(chǎn)生的毒性反應[4]。黃芪扶正湯可對T細胞亞群的CD4細胞產(chǎn)生促進作用,可提高T細胞的免疫功能。臨床中長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導致的反復呼吸道感染、化療后患者康復、大病初愈陽虛體弱的患者。黃芪扶正湯可提高腫瘤化療患者的機體免疫力、縮短治療時間、增強患者體質(zhì)。有文獻報道,觀察組患者在使用黃芪扶正湯后CD4、CD8等相關(guān)T細胞亞群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黃芪扶正湯聯(lián)合腫瘤化療治療可防治和減輕化療藥物對肝、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作用,維持造血系統(tǒng)正常功能,改善患者因腫瘤化療導致的機體消耗狀態(tài),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強患者的化療耐受能力。黃芪扶正湯可刺激腫瘤化療患者骨髓造血細胞的生成,減輕腫瘤化療毒性作用。
5 小結(jié)
乳腺癌是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zhì)量威脅女性生命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在臨床上呈逐年上升趨勢,乳腺癌術(shù)后的化療是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方法,其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zhì)量。黃芪扶正湯是經(jīng)驗方,其組方主要有:黃芪、黃精、枸杞、靈芝、女貞子。其中黃芪為主藥,藥理功能為補氣升陽,女貞子的藥理功效為養(yǎng)陰益精,枸杞的藥理功效為滋補肝腎,黃精的藥理功效為滋養(yǎng)補脾。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與機體免疫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免疫力降低可直接導致腫瘤的發(fā)生和腫瘤病情的惡化。黃芪扶正湯是我國傳統(tǒng)補氣重要組方制劑,具有扶正固本、補脾益氣的作用。其中黃芪和黃精等補藥可活化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并且提高腫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還可調(diào)整患者機體細胞的整體代謝過程,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抑制腫瘤化療藥物對骨髓產(chǎn)生的毒性反應。黃芪扶正湯具有扶正固本、補益正氣的臨床功效,與腫瘤化療聯(lián)合使用,可提高乳腺癌術(shù)后化療患者的免疫功能,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增強患者對化療藥物的耐受程度,改善患者的術(shù)后化療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劉偉平.鄭元峰.方仁桂.黃芪扶正湯對乳腺癌術(shù)后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及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4,32(6):1422-24.
[2]鐘婷.黃茂扶正湯抗腫瘤與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10.